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江宁非遗:九满子的传说

2025-04-24    

“九满子”的传说,据说与明代嘉靖年间的清官庞嵩有关,流布于禄口街和东山街道一带,传承者王松筠,知情者魏巧珍。


旧时,九满子在江宁地区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指的是古时候江宁地区的清官。据知情者介绍,九满子说起来较为复杂,有好几层意思在里面,它既是一个历史传说,又是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在江宁,还认为九满子是江宁地区有贤有德的父母官,因而,九满子又代表着一心为民着想的清官。说九满子是小孩子名字的时候,就代表这个孩子将来很能干,可能会做官,要么是文状元,要么是一员武将。在当地,还有一个与九满子相关的传说,叫做“九满子哭纸”。说的是在清光绪末年,有个小孩子在河边上哭,小孩子姓刘,小名就叫“九满子”。他不仅仅是在哭,而且还抱着一张纸哭,那是一张报纸,上面写着一家五口人饿死的消息。原来,九满子是为这事哭泣,哭的是伤心欲绝。这时旁边一个老先生走过,问清其哭泣的缘由后,大为感动,认为这个小孩子以后会有大出息的。夸他是范仲淹转世,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来“九满子哭纸”,在江宁地区就成了夸赞小孩未来有出息的代名词。


IMG_256

2011年铜井虎皮舞


历史传承


据介绍,九满子传说,始于元代。南宋以后,蒙古人得了天下,建立了元朝,汉族人被欺压了,尤其是穷人的日子不好过。江宁(集庆路)有一家人一共九口人,很可怜,没饭吃,饿了很多天很痛苦,全家上吊死了。九口满门绝户,就是九满子的起源。后来,到了明代有人能解决类似“九满子”的惨案发生,九满子慢慢衍生成贤官文化了。这种贤官文化,其实最早是一件惨案,叫“九满子案件”。


明代有个大清官,叫庞嵩,他清廉贤能。遇上老百姓吃不上饭的事情,他能千方百计解决。明代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十分可怜,庞嵩能救人于水火,于是,江宁的老百姓称呼他为“活菩萨”“九满子”。庞嵩是县令,后来老百姓为之建生祠。活人祠堂,江宁有好几处,至少禄口街道就曾有一处。有传说九满子是指江宁有九处庞嵩活祠,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江宁百姓对庞嵩的爱戴和敬佩。到了晚清,江宁一带又流传起九满子哭纸传说,也可以看作九满子文化,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延续。


IMG_257

湖熟花船展演


据《江宁历史文化大观》记载,庞嵩实有其人。旧时葛仙、永丰的乡民,还为庞嵩立过生祠。嘉靖二十三年(1544),庞嵩出任应天府通判,任上多施惠政,受民爱戴。庞嵩,字振卿,南海人。嘉靖十三年(1534),乡试中举。早年游学于王守仁门下,精通五经。后至罗浮山讲学授业,从游者甚众。嘉靖二十三年(1544),庞嵩出任应天府通判,升治中,先后凡八年。因应天府缺尹,庞嵩屡次代行府尹之职。他刚到南都,正值饥荒之年,上级命令他督振灾民。但上江两县大饥,官仓无粮。庞嵩亲自向巨室富户借贷钱粮,救活两县饥民六万七千余人。当时留都百姓苦于重役,庞嵩一方面减免贫民拖欠赋税,减缓徭役负担,使流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他要求优免户、寄居客户、诡称官户、寄庄户、女户、神帛堂匠户等均应平等服役,使诸多矛盾得到缓解,府境增加人口十万多人。江宁县葛仙、永丰二乡频遭水患,居民仅存七户。庞嵩申奏朝廷,请求拨银治水,又从府衙中省俭用度,再动员大户出资捐助。他筹集到一些银两后,立即招募壮丁开缺放水,再挑土治堤筑防,使二乡得到肥田三千六百亩。又立惠民庄四所,招募外逃流浪贫民佃户居住耕种,流民尽回故土。他还屡平冤狱,有王涌、举人赵君宠强占民妻,杀死其夫,皆绳之以法。他还招集诸生至新泉书院,亲自教授讲习经史。平时,他单骑下乡,随身自带饮水。因此善政,庞嵩后迁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再升郎中。不久,又迁任云南曲靖知府,亦有政声。庞嵩调离南都后,葛仙、永丰乡民在路口(今禄口街道)为他立生祠,四时祭祀,以缅怀他的功绩。庞嵩逝世后,应天、曲靖两府名宦祠中皆供奉有他的牌位。2009年7月出版的张为农主编,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局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南京市江宁区资料汇编》(下册),在“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线索清单”中,东山街道的九满子,源于清代。2009年12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刘道成主编,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局编《南京市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中,东山街道的九满子,源于清代。


当代价值与影响


九满子是流传于江宁地区的传说。随着江宁城镇化的加快建设,了解并会讲说九满子传说的人越来越少了,并且九满子哭纸,对外乡人而言,听起来总有些别扭。由于九满子有几层涵义,因此场合不同,对九满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九满子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传说之中。2009年,在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线索过程中,组织了相关人员,对九满子的传承人王松筠,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采访,并形成了调查资料。2009年7月出版的张为农主编,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局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南京市江宁区资料汇编》(下册),将流布于东山街道的九满子,归于“传统音乐”,收录于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线索清单中。2009年12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刘道成主编,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局编《南京市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将流布于东山街道的九满子,归于“传统音乐”,收录于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线索清单中。2021年10月21日,《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编辑部安排相关人员,在江宁区东山街道对九满子知情人魏巧珍,获得了一批口碑资料。


来源:《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 江宁政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