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荣氏梅园若干史实考释
私立荣氏梅园,是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无锡西乡东、浒两山之上营建的以梅花为主的花卉主题公园。筹办于1912年,最初使用过“楳园”[1]的名称,主要由荣德生负责具体筹建,荣德生也被人誉为“梅园主人”。因其免费向社会开放,且坐落于开原乡村,故它是已知近代中国开办最早的乡村公园[2],具有特别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曾有不少学术专著及导游书刊对其研究与介绍,但囿于资料,一些史实问题尚未明了。本文利用地方报刊文献,对其中一些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梅园正式对外开放的时间
建园之初的梅园(“楳园”)园门(钱江 提供)
荣德生晚年所著《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一书对梅园创办的记载甚详。其中记载他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参观苏州留园,友人徐子仪问他“最喜何处”,荣德生坦言“以西园答之,将来欲自建此一角”,可见此时他已萌生了建园的念想;记载他1912年“决定在东山购地植梅,为梅园起点”,可见此乃梅园正式启动建设;对陆续植梅、辟路、垒石、开渠、浚泉、筑亭等情况均有记载,但唯独缺乏梅园正式对外开放的具体时间。因荣氏梅园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乡村公园,故确认梅园的开园时间十分重要。1915年4月1日,《新无锡》刊《开原乡将有名园出现》:“开原乡荣君德生,近购地数十亩于该乡之东横山,开辟为花园,并购花木千余枝,以备点缀其间。山上有泉,名曰洗心泉。荣君拟至秋后,筑亭其上。闻该园地址颇高,登临其间,可展览东西太湖之胜景云。”这篇今日所见关于梅园最早的报道,描写的是尚在建设中的状况。
1948年9月13日,荣德生与李宗仁等在梅园合影。(钱江 提供)
1916年1月15日,《新无锡》又刊登《点缀湖山》一文,介绍荣德生创办梅园的情况:“近于西乡徐巷上惠山南麓,购地三十余亩,起造花园一所,刻在建筑中,极意经营,特备资本十万元。闻将来马路通行后,车辆可以直达该处园中。”但在当天,读到该报的荣德生当即致函报社,称:“今日读贵报登载《点缀湖山》一节,按之事实,殊觉不符。鄙人仅于敝乡东山嘴上,年来络续购地四十余亩,种植花果;又构建矮屋三间,为乡人游憩之所。并于其地之一隅,另建校舍十间,开办学校,以便附近居民之子弟入学。所费无多,十万元之说未免夸张过甚。”次日,报纸刊发了荣德生的这封信函。[3]从信的内容可见,此时梅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且他并不想给外界留下自己赚钱后花巨资奢华营造花园的印象。
无锡人胡彬夏主编的《妇女杂志》在1916年5月5日出版的第2卷第5期中,曾刊登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生尤亚豪、王敏所撰写的同题作文《记梅园》两篇,这是所见关于梅园最早的游记,从内容可见,此时梅园已对外开放。而该年稍早的2月7日,荣德生曾陪同汤寿潜等人游览梅园,并记载:“陪游梅园,时规模粗成,树小石黄,不堪邀客。而渠甚为赞许,谓‘大体风景甚好’。”[4]
《新无锡》1917年4月28日所刊《童子军旅行梅园汇志》一文记载,梅园“经营历年余”;荣宗敬长子荣溥仁(鸿元)在1923年曾发表《无锡梅园记》一文记载:“吾邑东山有梅园焉,为荣君德生所辟,于兹已七年矣。”按照这两条史料提供的时间推算,梅园开放时间应在1916年。
1921年拍摄的梅园招鹤亭(钱江 提供)
一直协助荣德生办理地方社会事业的族叔荣鄂生所撰自订年谱《思庵行年随录》1916年事纪中有一条资料:“梅园落成,德君所经营也。匾额、联对等点缀品题,余为斟酌布置,尚能免俗。”且该事记于“三月,袁世凯下令撤销帝制”之事前,考虑到荣鄂生著作的纪年习惯,此处的时间当作公历“3月”解。考虑到该年1月属于年关将至,不可能举行开园活动,而2月正是梅花盛开之际。由此可见,梅园对外开放时间当为“三月”之前的1916年2月(农历正月),且应该是较为低调,没有举行正式的开园仪式。
二、办于园中的私立公益第二小学
荣德生创办梅园,并在园中创办两所学校,一般学者只提及1927年秋季创办的“豁然洞读书处”。事实上,还有一所开办更早的小学被大多研究者所忽略,即公益第二小学。荣德生认为,梅园既是园林,更是一个教育的场所,故在园林中办学成为荣德生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私立公益第二小学创办于1914年,最初地点在梅园西面的徐巷关帝庙内,具体由荣鄂生经理,学生80余人。后因校舍不敷,遂由荣德生商明地方绅董,借隔壁观音堂增添校舍。不料,当地迷信乡妇出面阻挠,导致无法办学。于是,荣德生被迫暂时关闭该校。[5]1915年,荣德生决定将校址迁移到正在筹建的梅园内,于进门左侧“动工建筑”,[6]75至1916年正月正式开学,开学典礼于2月23日正式举行,荣德生出席典礼并致词。是年春,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到梅园春游,记下了“有小学校在园之旁”“小学校一所在园之旁,师生课余之暇可资游息”等信息。[7]
该校迁移梅园内后,发展迅猛,到1916年秋季开学时,学生近百人,设施也完善,教员每日早晨组织学生轮流到附近徐巷镇上调查物价。[8]1922年无锡县视学秦铭光视察公益第二小学后,在其报告中夸奖郁校长:“详于诠释,教法活泼。”[9]1930年4月11日县督学濮源澄视察小学后,记载:“校长:顾学潜。教员:周萃伯、蔡烈祖。学级:二。学生共六十三人,到五十人。总评:校舍全部整洁,成绩处理认真,规程表册宜多添制,学校行政及儿童自治应有组织。”[10]
对于荣德生在梅园内的办学,薛明剑与夫人李锺瑞在编辑《无锡杂志·梅园号》中有介绍:“本期记载梅园风景文字,提倡社会教育,故名梅园号。”书中还刊登他们撰写的《梅园与社会教育》《对于教育参观团之商榷》等文章,鲜明地提出梅园在“吾邑教育上实占至重之地位”“公园为唯一之社会教育”的观点。
三、康有为的“香海”题额
荣德生对康有为的仰慕由来已久,清光绪十九年(1893)康有为在广东参加乡试,以第八名的成绩考中举人,时荣德生正在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任师爷,曾协助料理副考官苏州人吴郁生的账目,“代劳数月”,故知晓了康有为的大名。[6]16
康有为1919年为梅园的题字(钱江 提供)
因此,梅园创办后,荣德生曾出重金托人请康有为题字,后得“香雪海”条幅。荣德生十分珍惜,请人将题字做成匾额,悬挂园内。1919年10月5日,康有为到无锡游览梅园,见有自己的题字,知是伪作。为感谢荣德生对他的厚爱,特再书“香海”并题跋说明,落款用自己的号“更甡”。[11]对此,荣德生也有记载:“南海康有为来游,为书‘香海’二字,并志一匾之伪。”[12]
该题字及诗作手稿原件,现藏南京博物院,[13]沙无垢曾将其照片赠予笔者,现识读如下:“香海。己未八月,游梅园,南海康有为题。旧伪吾书作‘香雪海’,甚劣。为补书,去‘雪’字。‘名园自合称香海,伪字如何冒老夫?为谢主人濡大笔,且留佳语证真吾。’梅园主人荣君德生以五十金请人觅吾书‘香雪海’。吾来视,非吾书,乃补写题志。更甡。”
四、乐农别墅城砖的来源
乐农别墅用南京城墙砖(钱江 提供)
在梅园内有一幢重要建筑,即乐农别墅,建于1919年,用城砖清水垒砌,砖的形制尺寸基本统一,约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且多数留有铭文,颇具特色。1955年9月11日,荣德生四子荣毅仁致函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将梅园赠送国家,但唯独把乐农别墅保留了下来,可见其对于荣氏家族的特殊性。至于乐农别墅城砖的来源,据薛明剑文章记载,民国初年荣德生曾在南京寻觅明城墙砖[14],笔者到梅园乐农别墅现场踏勘,把部分较为清晰的城砖铭文拍摄下来,回来与《南京城墙砖文》一书中收录的铭文图样,一一作了比对,发现全部对应一致。如编号为0037“扬州府提调官同知竹祥,司吏陶旭,泰兴县提调官县丞王鼎,司吏吴亨”;0099“庐州府提调官通判刘克逊,司吏李直,巢县提调官知县陈烨,司吏叶礼”。无锡市滨湖区荣巷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荣华源在访谈时也曾告诉笔者:“现在无锡荣巷的荣氏老人中,还流传着荣德生当年到南京买城砖,建造梅园乐农别墅的传说。”综上,乐农别墅的用砖,均为荣德生在民国初年从南京收集到的内城墙拆除下来的明城砖。现存整体用明城砖砌作的建筑,在南京有扬子饭店、光华门碉堡,在外地除无锡乐农别墅尚未有知。这样,乐农别墅就成为利用明城砖整体重建的罕见建筑之一。
五、太湖饭店的最初布置
太湖饭店,是梅园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建筑,也是近代无锡最早在园林中开设的以餐饮、住宿为经营内容的宾馆,创办于1926年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无锡通运桥下新世界旅社(饭店)经理张德卿合资创办,资本额为3000元,双方各占半数(后湖州绅商李恢伯也参与投资),1926年11月初竣工,12月23日,正式对外营业,[15]是荣德生一生唯一投资的餐饮企业。
1927年拍摄的梅园太湖饭店(钱江 提供)
太湖饭店为独幢朝南建筑,一并排七上七下。房间一律按照上海三马路新惠、中特等房间式样布置。据开业时张德卿向记者介绍,每间客房内所购木器约花银220多元,加以被褥、器皿,每房间装修费高达300元。楼下7间,中央2间拆通,辟为礼堂及会食厅,左右4间,辟为头等卧室,装修与楼上一式,只是家具由无锡实业学校承造,用泡力水处理表面,式样也甚佳。饭店之东,辟有男女公共浴室。另在宗敬别墅中特辟特别房一间,布置悉仿外国卧室,为便利欧美人士及荣氏本人下榻。房外有会客室、阅报室、运动场、弹子间等,布置甚为周到。[16]并备汽车4辆,往来于迎龙桥及梅园之间,规定每辆载客5人,单程收费0.5元,来回0.8元;另有摩托车1辆。
梅园太湖饭店开业后,成为荣德生接待各方重要宾客的场所,仅在开业后的几年间,就接待了张溥泉、何应钦、李济深、阎锡山、郁达夫等名人,还吸引了不少有影响的社团前来举行年会,如苏社第二届大会(1921年3月)、中华儿童教育社(1930年7月)、中国经济学社第七届年会(1930年9月)、中国纺织学会第二届年会(1932年6月)、中华农学会第十五届年会(1932年8月)、中华化学工业会第九届年会(1934年1月)等均在此举办。
饭店开始由贾茂青任经理,其于1926年去世后,第十届股东会推举蒋叔方继任经理。他在饭店东面修建一条道路,使汽车可以由开原路直达饭店门口。[17]抗战时期无锡沦陷,太湖饭店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委托蒋叔方修复重新开业,1948年3月7日还在《锡报》刊登广告,称其中“特设三大元菜馆”。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抗战后无锡商会档案的整理与研究(1945—1949)”(20BZS095)、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再版项目“荣德生年谱长编”(24FZSB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钱江,无锡市滨湖区政协原秘书长。)
栏目编辑:张 丽
参考文献和注释
[1]曹风增,顾群涛,钱江,等.荣氏梅园旧影[M].扬州:广陵书社,2022:4.
[2]钱江.荣氏梅园:中国近代公共园林的先声——以《申报》报道为中心[M]//无锡博物院编.无锡文博·壬寅撷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22.
[3]荣德生.来函[N].新无锡,1916-01-16.
[4]荣德生在《自订乐农行年纪事》中,误把陪同汤寿潜等人游览梅园之事记于1915年。参见笔者编著的《荣德生年谱长编》1916年2月6日事纪的“按语”。
[5]妇女滋扰学堂[N].新无锡,1915-04-23.
[6]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尤亚豪.记梅园[J].妇女杂志,1916, 2 (5):10-11.
[8]开原乡学务近讯[N].新无锡,1916-10-05.
[9]县视学视察开原学校状况[N].锡报,1922-07-18.
[10]濮源澄.无锡县督学十八年度第二学期视察指导报告书(十八):私立公益第二小学(十九年四月十一日来复五)[J].无锡教育周刊,1930(131):35-36.
[11]康圣人游梅园重题香雪海[N].锡报,1919-10-07.
[12]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8.此处记载有误,康有为游梅园时间非1916年,而是1919年9月。
[13]沙无垢.无锡风物百景漫笔[M].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8:213-214.
[14]薛明剑.明代城砖[N].新无锡,1931-09-14.
[15]梅园中之新点缀[N].新无锡,1926-11-10.
[16]太湖饭店落成纪[N].新无锡,1926-12-23,1926-12-24.
[17]梅园太湖饭店内部刷新[N].锡报,1937-03-14.
- 上一篇:方志苏州 | 苏州古建筑:穿越时光的历史华章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