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以物见史,“堰”知岁月

2023-02-22    朱燕华

当厚重隽永、魅力弥深的红色文化底蕴与扎根“堰泥”(宝堰大地)、守望初心的向上青年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革命文物诉说峥嵘岁月,时代青年践悟初心使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跟随程默的镜头穿越时空,去看看当年日寇侵华的暴虐罪行。”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内,青年讲解员正带领参观群众通过光与影的世界,触摸历史、感知历史。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5194c4f3a7fd46df8da231124fdb9d13.jpg

“以物见史,‘堰’知岁月”是由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团委打造的“青年说”项目,旨在以当地的革命文物为载体,透过青年视角,让革命文物说话,让红色基因赓续,开启一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千年商埠、红色摇篮、文化之乡、美食天堂,江南抗战第一镇、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镇江市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就是宝堰。这个“茅山脚下的千年古镇”在丹徒、丹阳、金坛、句容四县交界处,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省级文保单位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尤为著名。抗战初期,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便驻扎在此。纪念馆共有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图片(照片)资料256件,形成了新四军革命史料馆、新四军革命实物展馆、陈毅等领导人工作生活旧址、程默摄影陈列室等5个展览。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古镇宝堰客厅

古镇宝堰客厅

程默摄影陈列室,展出的是宝堰人程默随军记录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珍贵影像资料。大家熟知的开国大典的照片就是由他的镜头记录下来的。

另外,宝堰镇还有市级文保单位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坞村伏击战旧址、华山战斗旧址、宝堰镇烈士陵园、红色人物故居2处、新四军地下交通站地下党联络处6处、已故革命烈士命名的桥梁1处。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文物无言,青年代言。作为宝堰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宝堰的红色资源,留住宝堰的红色记忆。如何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革命文物穿越时空依旧熠熠生辉,宝堰镇团委主要从队伍建设、资源收集、模式突破这三个方面来下功夫。

百姓名嘴

百姓名嘴

在配强队伍方面,机关青年、百姓名嘴、青年企业家等青年群体,都是项目推进与落地的主力军。宝堰镇通过网格化治理体系,以“1+1+N”(1片网格+1名网格员+多名青年),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地图,把青春声音下沉到一线群众的心窝里。同时,宝堰镇重视业务能力提升,邀请党校老师、大学教授、专业讲说员为青年培训,强化专业知识和解说技巧,还制定了“门外汉——金牌讲说员”的进阶计划,着力打造“四能三佳两好”革命文物宣讲员,通过评定星级讲说员的方式激励青年能者居上。

返乡创业青年

返乡创业青年

在挖掘红色资源方面,宝堰镇通过走访退役军人、乡贤能人、高龄老人,挖掘辖区内红色经典事迹。一枚印章、一本功劳证、一张染血纸币、一封家书……都记录着那段血雨腥风、烽火连天的战斗历程,该镇开展历史照片和原件征集、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利用社会力量不断充实革命文物资源,挖掘物件背后的故事,追溯老物件中的红色记忆。同时,宝堰镇注重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多次联合消防、宝堰派出所、宝堰法庭开展普法活动。

革命文物保护普法活动

革命文物保护普法活动

在讲说模式方面,宝堰镇主要从寻访、创新、传承三个重点入手。

一方面,宝堰镇通过寻访进行沉浸式讲说,让人们触摸历史、切身体验。宝堰镇通过打造“红色+”青年研学路线,巧妙串联宝堰米酒、干拌面、牛肉等宝堰美食,绘制研学手绘地图,将革命文物中的小故事与实地研学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红色研学旅游打造成为宝堰旅游建设新亮点。截至目前,该研学路线共接待群众20000余人次。打响革命文物青年说活动品牌效应,围绕“树荫下的党课”“青声堰语话未来”“红堰说”等主题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持续为品牌造势,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团队影响力。

“红色+”青年研学路线

“红色+”青年研学路线

“红色+”青年研学路线

“红色+”青年研学路线

另一方面,宝堰镇在做好传统讲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讲说形式。革命文物可说,可唱,可演,可画。乡理乡音式讲说,成了邻里间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的“唠嗑”;戏剧式讲说,在老年人中颇受欢迎;舞台剧式讲说,将革命文物搬上舞台;说唱式讲说,圈粉了一大批年轻群众……宝堰镇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文物说讲方式,开展抖音作品征集活动,推出3期“革命文明青年说”宣传片,微视频、微图片、微活动等有效提升文物说讲资源的利用率、再生性,让文物宣讲产生最大的传播效应。同时,宝堰镇谋划以宝堰吉祥物“堰宝”作为虚拟文物讲说员,提供讲说、导览、咨询、直播等服务,以“堰宝说革命文物”为主题推出系列文物介绍连环画和短视频,打造宝堰的革命文物宣传IP形象,革命文物“活”起来了。

虚拟讲解员“堰宝”

虚拟讲解员“堰宝”

此外,宝堰镇通过成立近20年的“宝堰老少故事团”专讲英雄烈士、红色故事。据悉,“传帮带”的“老青少”梯队合力,已经累计宣讲了100多场,受教育人员10多万人次。宝堰实验小学聘用的青年校外辅导员,每月都会给同学们讲说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红色课堂深受同学们喜爱。青年讲说志愿者去往鲁溪村的蓝梦成长中心、暑期公益班,培养“小小接班人”,通过“革命文物自己知”到“革命文物自己讲”的形式,让留守儿童们在实际参与中受到教育启发。

青年受聘校外辅导员上革命文物红色课堂

青年受聘校外辅导员上革命文物红色课堂

另外,宝堰镇还创新编排《我和爷爷唱田歌》《老少齐推车》等非遗节目,将革命文物元素融入到宝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去,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历史文化兴趣;开展“情感体验”的现场教学模式,创作小品《听爷爷讲故事》,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推动革命文物资源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承。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