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荆川不攀权贵引疾归
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 号荆川。他是著名的儒学大师、 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年轻时与唐顺之有数面之缘,聆听教诲之后,深受影响,后来回首自己的一生,说自己有几位老师,唐顺之就是其中之一。抗倭英雄戚继光也提到,自己曾经向唐顺之请教枪法,受益匪浅。
唐荆川
唐顺之自幼聪明好学,20岁出头时乡试就考中第六名,23岁进京参加会试,更是高中会元,于是名声大振。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一清想提携唐顺之,在廷试之后就派人向他索要廷试对策,有心点作状元。唐顺之知道杨一清是想收他做门生,却坚持拒绝了。
有人替他担心,刚要踏上仕途就得罪首辅,将来前途堪忧。唐顺之却想,怎能为了一个状元就去依附他人,将来无法自立,处处受制于人?杨一清恼羞成怒,把唐顺之就要到手的状元判作了第四。放榜后,唐顺之位列二甲第一,可他并不后悔。
听说唐顺之高中进士,家乡常州的前辈毛宪写来了贺信。毛宪为人刚强正直,看重名节。他早在正德六年(1511)就高中进士,后来官至给事中。那时正德皇帝年少贪玩,太监专权,国事日非,文武百官谁也不敢说话,毛宪几次上疏言事,没人敢送到正德皇帝手里。
毛宪心灰意冷,称病辞官回乡,后来和王阳明先生一样四处讲学,人称古庵先生。毛宪写给唐顺之的信大致说:“听说你高中进士,为我们常州争光了,我非常高兴。但是君子所做的事业有比这还大的,你要仰法古人,进德修业,做第一流人物, 成为我们常州千载的光荣……”
唐顺之接到信,非常振奋,决心做君子,做第一流人物。
杨一清推选唐顺之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实习观政。但是唐顺之最终还是没能进入翰林院,他与一些新科进士年轻气盛,一身傲骨,不去依附主考官张璁。
张璁便向皇帝进言,不让这些进士进入翰林院。本来唐顺之是皇帝御批的二甲一名,可以留在翰林院,他却请求和众人一起罢去,最终分配到吏部实习,后来被授职为兵部武选司主事。
在兵部一年,唐顺之总是受到上司刁难,不得重用,身体又孱弱,总觉得才华难以施展,不能为国为民做一些事。他想起了古庵先生的话,希望追随先贤的脚步,便请了病假回常州老家去了。
在常州,唐顺之安于贫困,读书作文,研习兵法,学识日益精进。
几年后,朝廷又招唐顺之进京为官。这一次,唐顺之犯了大忌。他与同朝为官的罗洪先、赵时春看见嘉靖皇帝整天沉迷仙丹,总是不上朝,忧心忡忡,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希望太子出来主持朝政,就上疏请太子来年元旦出来受文武百官朝贺。
嘉靖皇帝知道了这件事,龙颜大怒:“你们以为朕一直不上朝就是快要病死了吗?”一道圣旨,唐顺之、罗洪先、赵时春三人被罢官。他们保住一条命就算幸运,这辈子再难被朝廷起用了。
唐荆川纪念馆
从此,唐顺之回到家乡,开始了长达17年的隐居生涯。虽然已经没有一官半职,但唐顺之除了做学问,习兵法,还经常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慕名来拜访的人,他从不收人家的钱帛礼物,却经常问国家边疆的情况稳定不稳定。
后来倭寇进犯东南沿海,唐顺之再度出山,重到兵部任职,不顾年迈多病,几次亲自带兵出海征战。一次,唐顺之率领船队前往倭寇停泊在孤悬大洋中的三片沙,在海上较量了一仗,大获全胜,消灭倭寇120人,击沉其兵船13艘,缴获无数战利品,这是当年在海上御寇少有的一次大捷。由于唐顺之带病泛海,不幸病逝在海船之上,年仅54岁。
他没有辜负常州先贤的期望,做了第一流人物,成了常州千载的光荣。
作者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上一篇:百年厂史世纪华章 通棉二厂口述史出版
- 下一篇:京岘山麓埋忠骨 浩气长存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