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74字“小作文”打卡《瘗鹤铭》
“万川东注,一岛中立”,镇江焦山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从焦山定慧寺西行,过华严阁,拾级登山,沿江陡崖峭壁之上,汇集了始于六朝至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数以百计的诗文题刻,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六朝摩崖石刻——《瘗鹤铭》。
被称作“大字之祖”的《瘗鹤铭》,是书体由篆、隶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代表,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实物遗存,自问世以来,慕名到焦山寻访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在华严阁向西的山坡上,有一座半亭,亭内山崖上刻有74个书迹飘逸、秀润挺拔的大字:“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800多年前的一天,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和朋友踏雪登上焦山“打卡”《瘗鹤铭》,写下这篇短小精悍、优美生动的“小作文”,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被称为史上最短散文。
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39岁的陆游从枢密院编修官任上调到镇江担任通判之职,于隆兴二年二月到任。三月,右丞相张浚督视江淮兵马,来到镇江。陆游之父与张浚有旧交,因之陆张二人有了更深入的交往。二人均主张北伐抗金,早年陆游就曾上书张浚,提议其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对张浚都督江淮,陆游亦写贺信表明:“顾非明明,谁任斯事?”所以张浚下榻于通判衙内,陆游则“颇受顾遇”“无日不相从”。他们在一起计划着督练兵马,营缮城堡和招募安抚等事宜,常常通宵达旦。
在米芾的笔下,镇江是“城市山林”,在陆游的笔下,镇江则是“连山如画”。隆兴二年十月,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游宴于多景楼。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酒酣耳热之际,他缅怀京口的历史地理形势和当年张浚都督江淮的情景,不胜感慨系之,大笔勾勒,抓住北固山的胜景伟观,记一时兴会,寓千古兴亡,写下了《水调歌头·多景楼》这首情景交融的辞章:“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这首词,上阕点出多景楼的所在之地,指明了镇江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下阕以张浚比羊祜,认为南宋与金的对峙和西晋与吴的对峙一样,张浚的往来镇江也与羊祜的镇守襄阳一样,最后指出,襄阳游人无数,独有羊祜功业,永垂千古。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同年十一月,陆游的旧友韩元吉(字无咎)调江西任番阳守,其时,韩元吉兄长韩元龙任淮东总领官,治于镇江,母亲随韩元龙居于此地,韩元吉遂先来镇江省亲。旧友重逢,二人唱和游宴达两月有余,韩无咎还把他们此次所作的诗词30篇合编为《京口唱和集》,由陆游作序:“方是时,予为通判郡事,与无咎别盖逾年矣。相与道旧故,问朋游,览观江山,举酒相属,甚乐。”
在一个雪后初霁的日子里,陆游邀请何德器、张玉仲等诗友,陪同韩无咎登上焦山,踏雪访古,观《瘗鹤铭》,兴尽而归,陆游亲笔题记,圆悟庵住持僧圜禅师刻于焦山石壁,而今成为焦山重要的文物古迹。
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陆游从家乡山阴携带眷属,赴四川夔州通判任。15日船至丹阳;17日船至镇江,停泊在西津驿小住,闻讯来访的故旧络绎不绝。23日,镇江知府蔡子平特地在北固山多景楼设宴款待陆游,26日,他们又发船游金山。在《入蜀记》里,陆游详细记载了这次游览的情景:“是日舟人始伐鼓,遂游金山,登玉鉴堂、妙高台,皆穷极壮丽非昔比……”
除了诗文外,陆游亦精书法,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踏雪观《瘗鹤铭》题记是陆游存世正楷中的大字,有较强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该题记与陆游《书愤》诗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意境颇相贴近,具有较强的文学史料价值。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 上一篇:让总书记驻足阅读的“宋公碑”,有着怎样的传奇?
- 下一篇:清代扬州是人参“专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