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润州城内春风“吊柳七”

2024-02-26    马彦如 张剑

北宋时期,一位文人下葬后,每年清明左右,春风荡漾,润州城内各大曲坊的歌女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为他准备好祭品,倾城而出,在他的墓前载酒相祭、且歌且泣。这位文人便是北宋初期的词坛大家——柳永。“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故事被明代冯梦龙记录在《三言二拍》中,“吊柳七”又唤作“上风流冢”,直到高宗南渡后,此风方止。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生在官宦世家,自幼读书勤奋,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七岁能词。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907cc7755bbc4c5395e3c8e41f886baa.jpg

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形式。唐诗繁荣了百年之后,到了宋朝,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在宋词团队中,柳永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宋词按内容和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百姓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他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仕途坎坷,天性风流的柳永从追求功名转为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男女恋情、羁旅愁思和都会风情。

柳永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据南宋文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宋仁宗一次“临轩放榜”,看到柳三变(柳永原名)的名字,想起他的这首词,御笔一挥将名字抹去,“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此后索性自称“奉旨填词”,继续过着流连坊曲的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他的《望海潮》一词,以咏赞杭州西湖之美而著称。相传一百多年后,金主完颜亮读到此词顿时欣然有慕,“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柳永的词,家喻户晓,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风流韵事”。晚年柳永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于是便有了歌妓集资营葬他的传说。

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他的生卒年限也没有定论,现在所有关于他卒葬地的说法都来自宋人和清人的笔记。柳永死后葬于何处,历史上有湖北“襄阳南门外”“枣阳南山”和江苏仪征、镇江北固山四种说法。据当代宋词大家唐圭璋教授考证,认为镇江北固山较为可信。为此,镇江多位学者细查典籍,确证柳永墓在镇江北固山。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叶梦得是南宋文学家,精于掌故,登进士第后即任丹徒县尉,几十年后又兼任建康知府,距柳永营葬时间最近,他说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字和甫)任镇江知府时营葬柳永是比较可信的。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f9c4f9d5690f4276a48701a0064fdeab.jpg

明代正德《丹徒县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明万历《镇江府志》中不仅有同样记载,而且还记载说:南宋乾道水军统制羊滋命军士凿土,得到柳永墓志铭和一块玉篦,有一块碑是篆书,内容是“宋故郎中柳公墓志”,墓志铭是他的侄子所作,有一百多字可认,并说“叔父之卒,殆二十余年云”。据宋嘉定《镇江府志》卷十四记载,王安礼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守润,与柳永侄子所说柳永已死二十余年的记载相吻合。

此外,柳永故乡福建崇安柳氏家谱确认:“耆卿卒,葬丹徒土山(即现在北固山)。”2003年福建崇安筹办柳永纪念馆,曾派专人来镇江考察,索取有关资料。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虽然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在当时,他的词显然不能进入主流社会,惜乎《宋史》无传,但这并不能影响流传。数百年来,婉约秀美、雅俗共赏的柳词依旧温润着时光,感动着世人。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