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明清徐州第一学霸:吃了36个饽饽,中了一个状元

2024-04-01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下面这两份名单上,你认识多少人?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也许上面的那些状元你都不熟悉,但今天要说的这个状元,作为徐州人必须知道!那就是明清两朝徐州唯一的一名文状元——李蟠。

清·李蟠纸本行草七绝条幅(徐州博物馆藏品)

清·李蟠纸本行草七绝条幅(徐州博物馆藏品)

李蟠,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出生于徐州户部山。

李蟠出身于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天资聪敏,相继通过了铜山县县学的考试、徐州府府学的考试,还通过省学政主持的院试,升入官学,成为生员,俗称“秀才”,这一年李蟠28岁。

李蟠接着参加三年一次全省秀才的统考“乡试”,考点是在南京的江南贡院,考中举人后,不仅已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这一年李蟠36岁。

“会试”考点在北京贡院,举人加上监生都可以参加考试,录取者名为贡士。

所有贡士都有资格在皇宫里的保和殿参加殿试,没有淘汰,但重新排序。虽然分了三档,但都统称进士。

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殿试中,李蟠荣获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这一年李蟠42岁,康熙43岁。

同榜探花姜宸英曾作诗调侃李蟠:“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意思是说李蟠的身材高大,长得像一介武夫的绛侯周勃,文章写得却像兴汉有术的丞相萧何。

在殿试中,康熙的“策问”提出三大课题:靖边、吏治、河防。李蟠答卷前两项不输于其他人,而作为对黄河有着切肤之痛的徐州人,对徐州的河防历史下过一番苦功,所以治河方略文笔流畅,一气呵成,尤其对“借黄行运”“束水攻沙”不乏真知灼见,而且秀逸空灵的工笔小楷三千余字无一差错,真是慢工出细活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李蟠进考场时,怀揣了36个饽饽(饽饽是面饼、馒头之类面食的统称,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我们姑且理解为杂面馒头或大饼吧。一天考试下来,李蟠把36个杂面饼一扫而光。

姜宸英诗中写道:“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大致意思就是:“别的优点我还能学学,但这个饭量——实在做不到啊。”

两年后,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结果遭到落第举子恶语中伤。李蟠虽被查无过错,仍被判充军,3年后才赐归故里。康熙南巡时,还欲起用李蟠,但李蟠无意再仕,从此闭门著书,直至73岁善终,有诗书传至今世。

策划丨王斌

统筹丨李琳

执行丨燕原斌 闫杰

供图丨徐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