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汉代徐州就有人用上了熨斗,比西方早了1600年

2024-05-13    

《徐博访古》聚焦徐州各大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馆藏精品,展示徐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讲述徐州历史故事,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熨斗最早的历史可溯至商代,但发明它的目的不是熨衣服,而是被当作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犯人的皮肤。据《淮南王》记载:“炮烙始于斗。”该书又注:“斗,熨斗也。纣王见熨斗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原来,纣王发明臭名昭著“炮烙之刑”的灵感竟来自熨斗。

秦末汉初,熨斗的功能才定位于熨烫衣服。汉墓中常有熨斗出土。

汉陶熨斗(徐州博物馆藏品)

汉陶熨斗(徐州博物馆藏品)

徐州博物馆藏品“陶熨斗”,高30厘米、宽24厘米、底径13厘米,喇叭型器座,上端蹲坐一熊,熨斗平插于上端,熨斗圆底浅腹,直体长柄。尽管这件“陶熨斗”属于随葬明器,但应和生活中实用器相近。

西汉铜熨斗(徐州博物馆藏品)

西汉铜熨斗(徐州博物馆藏品)

现代考古发现最早熨斗实物为西汉时期,徐州博物馆藏品西汉铜熨斗则是实用器的代表,长29.5厘米、直径14厘米,柄端装饰一张嘴露齿龙头。

熨衣前,把燃烧的木炭置于熨斗内,利用金属的传热与重量来烫平衣服上的皱纹或者熨出美丽的褶皱。所以,熨斗又叫“火斗”,也称作“北斗”“金斗”“樵斗”,一是取其形象类似北斗之意,二是因其外形和古代烹调用具“斗”极为相似。

魏晋以后,熨斗迅速流入民间。宋代还发明了熨斗与熏笼一体的器皿,在熨平衣服褶纹的同时,还能用熏香给衣服带来香味。有的熨斗还出现在书房里,文人用于熨书平纸。

明代后的熨斗形状就有了质的变化,有龙头形、官帽状、菱花沿口。为了防止手被烫伤,在熨斗后接口处嵌接着木柄。

我们现在使用的熨斗形状,是西方人发明的。西方人使用熨斗的时间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直到约16世纪,荷兰裁缝才开始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烧红的铁板放入熨斗加热使用。

策划 | 王斌

统筹 | 李琳

执行 | 燕原斌 闫杰

供图 | 徐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