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江苏扬州:这块石头解锁隋炀帝陵疑云

2024-07-01    

据《隋书》等史料记载,公元618年,巡幸江南的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的部队杀害,终年五十岁。《新唐书》记载,萧后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萧后遗体和大量随葬品运至江都与隋炀帝杨广合葬。隋炀帝墓几经改葬,最后与萧后合葬一处,但具体的埋葬位置始终成谜。

202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成为扬州文旅热门打卡地,为大众揭开隋炀帝杨广身上聚拢的种种谜题。2024年6月23日,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这一处大运河考古遗存。

面前一座“落地的皇冠”

门口的隋炀帝杨广雕像身披胄甲,目向远方,记者步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核心位置的帝陵遗址,面前的镜鉴池为一潭长方形景观水池,寓意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南北长49米、东西宽14米,寓意是杨广寿年49岁、在位14载。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317fe6aadfb94a8d8d0a45412c987f1e.jpg

最为吸睛的是,形如“落地的皇冠”的公园主建筑。这座建筑占地5765平方米,长宽各近80米,高15.95米,外观总体呈上小下大的“覆斗”形式——这种形制是隋唐时期大型陵墓所常见的封土形状。从四个立面看去,又呈现出古建筑最高等级屋顶的形状——庑殿顶,因而得名。

据悉,与传统瓦片顺坡摆放的排列方式不同,帝陵遗址上的所有瓦片都是竖直站立的,这样自空中俯瞰时便会呈现出“水波纹”和“鱼鳞砌”的意象,宛若水波潋滟,鳞次栉比。

屋面四周为啥还开有不同尺寸的小方窗?讲解员告诉记者,这13个小窗的位置和角度通过精密的计算确定,以保证在特定日期的特定时间——每年冬至日、夏至日,以及隋炀帝忌日,阳光会透过窗户,刚好照射在隋炀帝及萧后的墓室上。

据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委员、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介绍,这里之所以称为遗址公园,除了发掘出的隋炀帝和萧后墓之外,这里地下还有众多待开掘墓葬。由于墓葬区地下水常年平均水位高于主墓室底板砖地面,近年来对墓葬本体的防水加固保护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专家们如何确定这是隋炀帝陵?

进入帝陵遗址,首先看见的是穹顶上的星宿图,正中间的紫微星为帝王星。吊顶设计将紫微星置于中心,正对下方的隋炀帝墓室。神圣星空之下的地面,50米左右见方的夯土以原状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3年4月,扬州曹庄隋唐墓葬发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过10个月的科学发掘,墓葬出土了金属器、玉器、瓷器、陶器、木漆器等精美文物400余件(套)。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f02c39147ac8427eb5849537ee046a63.jpg

曾主持发掘隋炀帝陵的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告诉记者,2013年,曹庄遗址出土的石灰岩的墓志铭,解开了隋炀帝陵真正遗址的谜团。“随故炀帝墓志/惟随大业十四年太岁戊寅三(月十)一日帝崩于杨州江都县……于流珠堂其年八月一日……西陵荆棘芜秽……永异苍梧……以贞观元年太(岁丁亥二月甲寅)朔十九日壬申……葬炀帝之……礼也方……共川岳……”尽管墓志内容大部分漫漶不清,但关键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清晰可见。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隋故炀帝墓志”“惟随大业十四年太岁戊寅三(月十)一日帝崩于杨州江都县”等字样,这成为证明墓主身份的关键证据。

其他证据也形成了完整证据链,它们也是馆中重量级藏品。束家平介绍说,比如墓中出土了帝王才能使用的十三环蹀(dié)躞(xiè)金玉带,“蹀躞(dié xiè)”本是小步疾走之意。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配有能挂载物品的小钩的玉带便被称为“蹀躞带”。蹀躞带流行于北朝区域,蹀躞带在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也代表着身份的高低,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3677350bd8d3498d838d566e99d3efce.jpg

古代有明确的规制,金镶玉的结合,加上13环帝王专用的规制,是确定帝王身份的重要证据。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也是迄今发现等级最高、皇帝御用的带具,填补了中国古代舆服考古史的一项空白。

还有四件鎏金铜铺首直径达到26厘米,据推测是宫殿的门上使用,因为西安大明宫也出土了一件铜铺首,大小和隋炀帝墓出土的一模一样;旁边另一座萧后墓出土的冠、编钟编磬等一系列等级很高的文物。冠饰工艺精细,花树摇曳,钿钗生辉,这是等级极高的礼冠,也是对萧后身份的重要佐证。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c52bc9f5a3d246e3b67af7c75dcb6bb6.jpg

目前正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出的“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考古重要成果展”中,展出了墓葬中发现的两颗牙齿。据悉,隋炀帝陵被发现时,已不见尸骨,仅发现了两颗牙齿。根据牙齿磨耗程度鉴定,属于五十岁左右男性,这与史书记载的隋炀帝死亡年龄也是一致的。这两颗牙齿是中国极少数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帝王遗骸。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隋炀帝墓本墓了。隋炀帝墓的发现,也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又一重要佐证。

此前据清代学者阮元考证,扬州已经有一座公认的“隋炀帝墓”,位置就在这处墓葬向北五公里左右,这里会是隋炀帝和萧后的墓葬,出乎考古学者们意料之外。这处遗址起先是以隋唐砖室墓申请发掘资质的,直到发掘三四个月之后,墓志出土才证实其是隋炀帝墓。束家平感慨表示,考古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隋炀帝陵的发掘成果,曾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块墓志也曾引发争议。原因在于按照规制,帝王陵使用的是哀册,为什么隋炀帝墓出土的是墓志?这曾一度引发争议。另外,从出土的皇后冠来看,当时的规制是12棵花树,但萧后冠是13棵花树。束家平解释说,由于隋炀帝、萧后是前朝帝后,因此后朝人给他们下葬,不会完全按照帝后的规制。况且隋炀帝墓志的体例,完全是哀册的体例。隋炀帝陵的发现,也提供了废弃帝后墓葬规制的标本,成为研究隋朝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讲述运河亲缘,一分为二评判隋炀帝

“一部隋朝史,半部在扬州”。从《隋书》的记载来看,“美姿仪、少敏慧”的隋炀帝在其短暂一生的五十年中,有近三分之一光阴在扬州。在“千秋大业——隋代历史展”在隋炀帝陵博物馆第一展厅。顶部天花呈运河造型,蜿蜒的“河道”内星光点点,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条奔腾的运河,历史的星空和流动的运河在这里交织辉映,似是在讲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以及扬州与运河相依相长的亲缘。展厅内还原了一组隋炀帝水殿龙舟,游客游览至此,可登上龙舟,感受当时隋炀帝三下扬州的意境。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一分为二地评判大运河开凿者隋炀帝的功过。隋炀帝成为既筑长城又开运河的首位帝王,亲自谱写了“长城歌”“运河曲”。原扬州文物局长、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认为,“他的确是被污名化的君王,隋文帝时期,晋王杨广被分封到扬州,做了很久的地方长官,所以对扬州有着深沉情愫。尽管从其执政业绩来看,有错误,但至今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影响非常大。扬州也是杨广的龙兴之地,扬州政治地位的提高,迎来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也与隋炀帝关系密切。”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