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四大古塔:各具特色,闻名遐迩
江苏镇江素有“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美誉。在这片真山真水中,还藏着许多风格各异且材质不一的古塔,其中,镇江市区就有四座宝塔:石塔、铁塔、木塔、砖塔,造型各异,闻名遐迩,其中两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渡昭关石塔
昭关石塔位于镇江西津古渡,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
昭关石塔为藏传佛教标志性建筑,青石质地,大约完工于元至大四年(1311)。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1959年、1980年又加修缮,保存完好。
昭关石塔由下部的云台及上部的石塔构成,通高8.635米,塔高4.96米,塔下云台设四门,门洞上额刻“昭关”二字,故名。塔座下为亚字形须弥座四层,上置仰莲覆盆座,承以钵形塔肚、亚字形塔脖、十三天、圆形宝盖及塔顶。
2000年,全国著名考古专家温玉成教授对石塔进行了详尽考察,并参考《至顺镇江志》等有关资料后认为:此过街塔是由元武宗下令重修的金山寺般若禅院的一部分,主持者刘高是曾参与修建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它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形式、精湛的工艺以及富有文化内涵的纹饰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魅力,传达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宗教文化精神。
昭关石塔极富韵律感,雕琢很精细,是典型的元代喇嘛塔式,2001年维修后的石塔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铁塔
甘露寺铁塔位于镇江北固山古甘露寺,又名卫公塔。铁塔前身原为石塔,由唐朝曾三任润州刺史,后为宰相的李德裕(封卫国公)于宝历元年(825)所建,唐乾符年间(874—879)被毁。
铁塔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原为九层,每层四门。明万历十年(1582),遭雷击,遂改七层,清光绪十二年(1886)又遭雷击。
1960年,镇江对铁塔保护性修复时发现塔下地宫,共出土文物2576件,内有金棺、银椁、舍利子,以及李德裕《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石刻等。目前,这些珍贵的文物全部存放在镇江市博物馆。
此塔是我国目前仅存的6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唯一一座铁塔。铁塔于1982年3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现存塔基及残塔四层,残高约8米,第一、第二层为宋代原构,第三、第四层为明代补铸。塔形为楼阁式,塔身八面四门,每层铸有佛及飞天,姿态生动。巨大的莲座上镂着优美的云水纹和龙戏珠纹,第二层塔身四面门及门两侧的菩萨浮雕和第一层相间。东南面铸有“国泰安宁”“法轮常转”两行北魏字体。第四层塔身上有铭文,铸有“奉政大夫”“承直郎”“文林郎”等明代文官称谓。
铁塔不但艺术价值很高,而且表现了我国古代精湛的铸造技术。
金山寺木塔
慈寿塔是金山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身高耸入云,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坐落于金山山顶西北角,塔高30米。始建于齐梁时代,后毁,唐代再建,为双塔,名为荐慈塔,又称荐寿塔,南北相向。明初双塔倒塌,明隆庆三年(1569)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清咸丰年间,此塔又毁。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僧隐儒主持重建。他奔走南北,多方募化,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5年中募银29600两,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新建成现今的慈寿塔。现为镇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玲珑、秀丽、挺拔。塔为楼阁式,以木结构为主,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木梯,供游人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
宝塔山砖塔
僧伽塔位于镇江市区东南的古运河之畔,鼎石山之巅,今宝塔山公园内,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始建于唐代,西域僧人僧伽圆寂后,其弟子在泗州普救寺建塔,取名僧伽塔。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因避战乱,僧人奉僧伽塔像来到镇江,于寿丘山县学内建造僧伽塔。明万历年间,县学儒士倡议将此塔迁至今址。后屡有兴废,1981年全部修复,成为镇江古运河畔重要景观。
塔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2.5米,边宽3.4米,八面七级,承于白石须弥座上。塔身四面均设拱形门。塔周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塔雄踞山巅,气势宏伟,地处漕运要津,是古代漕船进入镇江城区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镇江市博物馆在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内置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和珊瑚、玛瑙、玳瑁、珍珠等“八宝”。现宝塔山公园樱花茂密,小桥流水,与宝塔相映,环境优美,别具一格。
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这些古塔如今已成为古城镇江的独特风景。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 上一篇:清代马工石涵
- 下一篇:郡县治则天下安!从百强榜,品读江苏的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