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美食

漫话桃源红烧羊肉

2025-10-09    

在古人眼中,羊肉是最鲜美的食物。这一点从汉字构造中就可见一斑:鱼羊为“鲜”,羊大为“美”。“鲜”与“美”二字,皆离不开“羊”。古时,羊肉并非寻常可享,需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膳食中才配有羊肉。唐代官分九品,五品以上者,伙食中才有羊肉。诗圣杜甫任左拾遗时,官居八品,既无钱饮酒,更吃不上羊肉;韩愈于国子监任职期间,亦是清贫度日,饮食多以素为主,又何尝尝过羊肉?可见当时羊肉何等金贵。


我国各地羊肉名菜数不胜数,如北京涮羊肉、内蒙古烤全羊、西安羊肉泡馍、宁夏手抓羊羔肉、新疆烤羊肉串……而在我们苏州,也有两大知名羊肉:一是吴江桃源的红烧羊肉,二是吴中藏书的白切羊肉。


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震泽中学工作。学校厨房有位徐龙宝师傅,烧得一手绝佳羊肉。他做的红烧羊肉,红亮诱人,肥而不腻,酥而不烂,香而不臊,肥膏黏唇,入口即化。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品尝到如此美味的羊肉,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如今一想起来,仍禁不住满口生津。我一直好奇徐师傅是如何将羊肉烧得如此“出神入化”的?一次闲聊中,他告诉我:红烧羊肉须选用湖羊——这是太湖平原重要的家畜,因主要产自江浙太湖流域,故称湖羊——且须用当年的“花窝羊”(即当年生的羊),这种羊肉质嫩、脂肪少,烧出来才好吃。烹制前,将羊肉分块捆扎好,放入锅中,加以红酱油、黄酒、红枣、冰糖、老姜、八角、茴香、桂皮等多种佐料,还要加入白萝卜,然后文火慢炖一夜。如此烧出的羊肉,才称得上地道。他说,这是从桃源朋友那儿学来的传统烧法。我也第一次从他口中听说了“桃源红烧羊肉”。


IMG_256

羊肉加工台面


1958年,我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所去之地正是桃源——红烧羊肉的“故乡”。我的房东是一位老贫农,家中养了两只湖羊。桃源农民养羊多为圈养,既为积肥,也因家住羊棚旁,便于照看。太湖地区饲养湖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桃源农民养羊主要不是为了食肉,而是取皮和积肥。湖羊皮尤其小湖羊皮极为珍贵,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白色羔皮,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羊肉反倒成了副产品。


或许有人以为我到了桃源便可大快朵颐,其实不然。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整个桃源仅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大院对面有一家羊肉铺。一间平房,店门口置一口大铁锅,锅内羊肉分块扎好,加足佐料,覆以瓦盆,文火焖制一夜即成。店主因羊肉而得名,人称“羊肉阿海”。那时我下放劳动,是为改造世界观,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再教育”。尽管我就住在羊棚边,有时连做梦都想着那红烧羊肉,却“近水楼台不得月”,从未敢踏入羊肉店一步。


IMG_257

羊肉加工中


以往我一直不解红烧羊肉为何要加白萝卜。房东老贫农为我讲了一段民间传说:从前有个卖红烧羊肉的老板,手艺不精,羊肉味道差,卖不动。他不自省,反怪两个伙计不好,欲将他们辞退。伙计气不过,临走前夜,将一筐萝卜倒进羊肉锅,本想萝卜汁苦,定会坏了一锅肉。炖了一夜,天快亮时,二人正欲离开。不料老板怕他们顺手牵羊,一早赶来,还没进门就闻到扑鼻肉香。凑到锅边夹起一块尝,竟是肥而不腻、鲜而不臊,美味非常。老板心想:这两个伙计藏了一手,平时不露真本事,直到辞退才亮出绝活。于是连忙挽留,还给加了工钱。两个伙计因祸得福,红烧羊肉也因此出了名。从此,加白萝卜成了烧制羊肉的不二法门。其实加萝卜是为去除膻气,更能提鲜。


据考,桃源红烧羊肉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我从网上得知,它已被列为苏南名菜之一,与松鼠鳜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齐名。现在的桃源农村大变样了,宾馆酒店气派非凡,红烧羊肉成了主打品牌,昔日“羊肉阿海”的路边小店远不能比。吴江城里曾经有人打出“桃源红烧羊肉总店”的招牌,桃源羊肉也登上了苏杭地区多家大饭店的餐桌。一过立秋,桃源红烧羊肉便陆续上市。朋友啊,你是否也想去尝一尝这道吴江的美味呢?


IMG_258

吴江羊肉制作技艺“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