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五公园忆旧

2022-11-28    黄正平

五公园是20世纪20年代兴建的最具南通地域特色的园林景区。它分别依傍于水阔岸秀的濠河南端,并以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冠名,堤桥相接,亭阁相连,湖光相映。有歌曰:城濠积水浮融融,有园而五公复公,曰南北,曰西东,四方迥拱应乎中,四时佳日游人从……

尽管南通建公园非国内最早,但从各方面齐头并进而言,南通的确走在前列。从建设并拥有公共空间角度来评说,南通作为“近现代化前驱”多了一份确凿例证。张謇在南通办农工商实业,办文教卫体,办社会公益,其中一新理念之举便是创办公园,在唐家闸建公园后,又在城里营建东西南北中五座一组公园。有人推言,五座是与五山相对应,五行齐全,其实初时不是狼五山,而是第六座低矮些的小山包被挖掘掉了。五公园建在西南濠河两岸,散点状排列,真正在六桥城内的是北公园,余皆在城外,不过其时桃坞路已兴旺起来,公园群便在通向桃坞路的中间。据载张謇目睹男女青年在公园拍摄婚纱照,非常开心,以为南通人也过起了外国人样的时尚生活。我年轻时曾经在东公园工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经常在这一带漫步。东中西三座公园在横轴线上,而南中北三公园在竖轴线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乐园。五公园当年的模样只能从照片上获知,但一百年沧桑巨变,早已被新建筑取代,但依河而建的园内情景依稀可见,园中也留下了后来者踏足嬉戏的珍贵记忆。

20世纪80年代的西南濠河,五公园的所在(资料照片)

20世纪80年代的西南濠河,五公园的所在(资料照片)

东公园:灰楼里的点滴

灰楼,就是文化宫桥南那座面东的两层楼。如今拆除了,留在记忆中。

灰楼不灰,因为那里有飞扬的青春。

这里原是总工会、团市委办公的地方,与北面的新楼构成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草木,孩童可以在园子里嬉戏。

曾经,这里是张謇创办的公共空间——五公园之东公园。

最忆那木地板,从南侧木楼梯向上,二楼都是清一色的木地板,踩在上面格外舒服。办公室也宽敞,我刚到机关报到,在过道西侧最南一间,特别宽大,阳光直抵办公桌。

年轻的日子,最不缺的是明媚的阳光照临心间。

从1983年正式调入,到1995年调离,有11年多,其间有一年,去了北京市前门东大街10号楼团中央机关挂职,人在京城,也会时常思念灰楼。

我在熟悉的灰楼里:策划青年助耕活动;拟定青年服务总队组建方案;筹备一届届青年联欢节;起草新闻稿《火铸的现实标点》……

灰楼隔河,是沈寿纪念馆,曾经是沈寿女红传学所、绣织局所在地,现是通明电器公司遗址。

1988年5月,在灰楼西北的濠河西南岸,我亲手树起了名曰《憧憬》的石质雕塑。而后,灰楼虽然拆除了,可她依然伫立在那里,那是青春韶华的风貌。

中公园:看风景人在水榭看你

中公园,建在西南濠河半岛,是南通市少年宫所在地。

少年宫,归属教育局领导,其时似乎还挂了块“教师之家”的牌子。团市委经常在此举办会议和活动,因为西北角有一座不大不小的礼堂,可以在此办团干部培训班。20世纪80年代流行交谊舞,青年组织有推动之力,这座礼堂会一时成为舞厅,音乐声起,舞姿翩翩。

少年宫自然更多的是少儿活动所在,有各种培训班,我也会带着儿子来上课。他上课,我则捧一本书刊,坐在水泥长凳上闲等,课结束,便骑着自行车接他回家。

中公园的水榭是个好去处,只是不再是木质的,是砖混的。常在平台上看濠河水波,看路上车来人往。那时,濠河已有小型游船。南濠河是濠河最美处,北望水面宽阔,劳动人民文化宫坐落岸边,由文化宫桥延展向南,东公园矗立在这里。向南是南通日报社,南公园桥面不宽。看桥、看风景,自然会诵起卞之琳诗《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而我,是在水榭上看人来人往。

南公园:荷花池上亭亭立

南公园,曾经改造成高档招待所,所以,有一阵去得不多,乃进不去也。

这里有座千龄观,乃张謇为长寿老人祝寿后所名。进入千龄观楼内,有一长联,联旁有跋,详细说明千龄观的来历:大楼建成,恰逢张詧七十寿辰,前来道贺的20多位乡绅名流均逾古稀之年,宾主年岁相加,计1500岁,故名千龄观。园内有荷花池,叶放花开,暗香浮动。

作为招待所,记得这里主建筑是一幢坐北向南的二层楼,地板应是木板的,其间结构不详,左前方是景色最佳处,东南两个侧面都是面河,又有阳光。游船路过此处,我总要伫立船头,细细端详一番。

2019年盛夏过后,同学从西北来到南通,晚间十点,与同学一行车行至此,在桥堍头荷花边上,就着夜色观花,记忆尤深。荷花是盛夏里属于人生青春季的模样,唯一不变无异的亭亭玉立。拍一张,即已经回到从前的挺拔、少年的绰约风采。

濠河西南片的老照片,近处右边为南公园,左边为中公园(资料照片)

濠河西南片的老照片,近处右边为南公园,左边为中公园(资料照片)

北公园:职工的乐园

北公园,坐落在南濠河的西北,坐北朝南,昔日的模样只能在照片中欣赏了。39年前,我刚到南通工作时,这里就是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门额是半圆拱状,上有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书写的宫名。据言,之所以叫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因为此宫是由工人们集资而来的。相信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力量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元帅一定愿意题词的。

文化宫西北是一片空场心,建了个溜冰场,夜里还有灯光照着。真的冰没溜过,溜旱冰这里是好去处,只是记得场地太小,实在施展不开。主楼一楼多办展览,记得曾经在元宵节在此猜过灯谜。有一阵二楼被人承包了,成为南通青年男女的时尚天地。我们则会下午包个场,或者借场所开个会议。而三楼是个剧场,也作会议场所。经常来这里看戏看演出,那时宣传孔繁森,南通市越剧团在此演过这一题材的大戏。

最忆濠滨夏夜,每年一季,一季几十场,场地不大,影响不小,后来搬到焕然一新的濠西文化广场继续上演,全国总工会把它树为文化品牌。

北公园,当年张謇为市民创办,新中国成立后成了职工的大乐园。

西公园:再难见到城市俱乐部

对西公园的回忆,都与旅舍有关,因为其时是南通地区招待所,主要承接会议。靠南北路东侧是一排长长的平房。不过,主楼是老楼,欧式建筑,有三四层,进西门左拐便是。

那时候,我们一帮新进机关的人皆未婚,开起会来,这些单身汉是全陪,陪吃陪住陪玩,既工作,又享受好一些的物质生活和难得的集体生活。年轻嘛,还会出些纰漏,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在招待所里聊天玩迟了,服务员就被迫同意偷偷开了高标的空单间让我们过夜,哪知夜里突然来了客人,惊慌之中被“扫地出门”。

那时,整个招待所建筑拥挤、逼仄,到处是房子,后来听说其实是被违章建筑包围了。2002年7月,吴良镛在南通说“中国近代第一城”,而就在一个月前,有关部门下令拆除了招待所南部被违章建筑遮挡住的“城市俱乐部”,我设法找来照片,真是惊艳。可惜,只差一个月,它永久地消失了。

此处现在已是一大片绿地,没有一幢建筑,却有一座雕塑立在西南角,不锈钢质地,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呜呼,它是不是算回到了真正的公园时代?

偶尔我会去河畔步道走走,人不多,你可以在广场上奔跑、叫唤。

作者单位:南通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