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大自然的馈赠——长荡湖芦柴编扎技艺

2023-03-23    王卉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中一首情歌的开头。蒹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芦苇。它是一种极为平常的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极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难,它都能旺盛地生长在浅水湿地。

手工编织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长荡湖拥有漫长的渔民、农耕历史,为了生存、生产、生活,在古人的智慧及实践验证下,长荡湖芦柴编扎技艺应运而生。

芦柴编扎,是长荡湖地区人们利用芦柴耐浸泡、抗腐蚀、透气性好、承受力大等特点,应对环境、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原始需求,而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一种传统技艺。

长荡湖芦柴编扎所取用的主要材料,均来之当地长荡湖湿地,其制品普遍实用于生活需求,可谓取之天然,制之生态,天人合一。且较之于异地,由于长荡湖的气候温润、寒流滞后以及属于过水湖、水位浅等诸多特殊因素,这里生长的芦苇杆分节长、质性软,其制品外观的平整度和光洁度较好,其材料为其他产地所不能替代,具有独特的地属性。

长荡湖畔芦苇地

长荡湖畔芦苇地

沧桑千年,芦苇的编织技艺经历了人类漫长的农耕生活和实践验证,在自然进化中,长荡湖周边人们对芦苇材质、性能的利用和对编织技艺、功能适用性的把握,都曾经极其成熟,相当普及。在就地取材、随手可得的自然环境中,凡是人们需要应对和使用的,几乎都能凭借智慧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编扎出来,并由此使其技艺得以代代传承。

长荡湖畔渔民在编扎凉席

长荡湖畔渔民在编扎凉席

用芦柴编扎的成品网笆

用芦柴编扎的成品网笆

长荡湖地区的芦编,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品。

芦菲:一般是方型或长方型的,见方约1.8至2米,具有遮阳避雨、防潮隔尘和散热透气的功能,还可以用于舟船搭棚、支架棚户、包裹物资等,用时可以根据据需要一块一块地互相联接,再加竹木等骨杆支撑绑扎固定。

长荡湖畔渔民在编扎芦菲

长荡湖畔渔民在编扎芦菲

窝折:长条型,宽(高)约1尺左右,长至10多米不等,可根据需要取舍长短。主要用于囤积和储藏稻谷等粮食,用时常以稻草和芦菲铺底围成圆状,在堆放粮食时随堆积的高度作螺旋式伸展。

网笆:长方型,以若干细绳为经平行连接芦柴支杆,宽约2至3米,长度可根据需要延伸。主要用于盖房时铺在屋顶的椽子上面作托层,附湖泥再压上稻草、茅草或瓦片。

芦帽:外径约2尺的圆锥形伞体,材料和编织较为精细,内有帽箍便于使其固定于头顶上,芦帽轻便透气,主要用遮阳、挡雨、护头,还可当扇子搧风。

长荡湖畔渔民在编扎芦帽

长荡湖畔渔民在编扎芦帽

芦席:长方型,尺寸依据床铺的大小,其材料和编扎更为精细,主要用于铺在床上或作坐垫。

畚箕:型似于蚌壳的半圆状,其材料和编扎相对粗糙但更为硬实,是用于盛放和搬运泥土等物的劳作工具。

长荡湖地区的芦编,其基本工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剐芦,即收芦柴。一般是在农历的11月份,去湖边芦荡用锋利的镰刀将芦材剐倒,混扎成捆扛运回家摆放在门前屋外或院场上,任其自然风干。

晾晒中的芦柴

晾晒中的芦柴

第二步扚芦,即分类选材。将柴捆倾斜地倒在一张长条凳上,去除杂质,顺着芦花和草头的这边挑选适合的芦材。选材分成四类,一类是芦杆较粗壮的,备作编芦菲、畚箕;二类是粗壮适中的,备作编窝折;三类是最好的,杆体软、杆色白、杆节长,备作编芦帽、芦席;四类是杆体和品相较差的或断折的,留作编网笆。

第三步撕芦,即芦柴开片(做网笆的不用这道工序)。把粗杆取出,斩头去尾,将其压入片槽(在一个木质坚硬的圆木上,纵做一个凹槽,凹槽的深度能压下芦杆即可,再在凹槽的中间安装一个刀片),往凹槽里的刀片上一插,再向后一推,然后左手向后拽芦柴根部,可以倒手,右手大拇指压住柴身,保证每根柴都能从根到梢撕开一条缝。

第四步压芦,即软柴。把撕好的芦柴均匀整齐地铺在硬质地面上,用一个石磙子在芦柴上来回碾压,直到碾熟软透了为止。为方便使用,可在芦柴上洒少量的水,让芦篾子更加柔软好用。  

第五步净芦,即剥柴。把一根碾好的芦柴往手中一圈,再把芦柴每一节上的老芦叶剥去,光滑亮堂的芦柴身杆就出现在眼前了。

第六步编芦,即编扎。编扎方法根据制品的种类和用途而不尽相同。以编制芦席为例:首先要把尺寸大小在地上做一个标志,然后在剥好的芦柴中挑选出适合的芦柴各四根,做起头用。起头时,人要蹲在需要编制芦席长度的三分之二处,把四根长芦苇展开,外面朝下,并排放在正中间,用一只脚横着压住。拿起第一根横向芦苇,同样光面朝下,在脚下的四根芦苇中隔一根压一下;取出第二根,捧起被压在第一根芦苇下面的那根放入,依次隔一根捧起一根,如此类推,左右前后,一根一根往上添加……如果感觉衔接不紧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木锤轻轻敲打收紧,等到按地上的标志,完成必须的尺寸,那就要进行压边了。压边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活,要用一根长的芦苇围着芦席的外边,开始压边时,还要准备一把切刀(菜刀顶替也可以),每一根内包的芦篾都要用切刀的刀口轻轻按,保证整齐度,但不能用力过猛而切断。内包芦苇在适当位置处要切一个斜角,好在折好插进编好的芦席中,固定。在材料备齐的情况下,编织一件3米长、1.8米宽的芦席,需要熟手艺人一整天的时间。

长荡湖畔渔民展示自己编扎的窝折

长荡湖畔渔民展示自己编扎的窝折

芦柴编扎技艺是大自然的馈赠。

长荡湖芦柴编扎技艺既是水乡劳动的创造,又是农耕智慧的结晶。其技艺中的每一种方法,都是一代一代老祖先从生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积淀着世代人们在农耕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辛劳获取的汗水,带有江南水乡生活的原始印记,是为研究长荡湖农耕文化而存在的一块“活化石”。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