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一
提起唐诗《枫桥夜泊》,人们都不会陌生。
但因为史料有限,人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张继,并无过多了解。大家只知道他是天宝十二年(753)的进士。
然而,在唐朝考中进士可不包分配,而是需要再次接受吏部的培训和考察,当时的人们将这种考察叫作“铨选”。在铨选中表现出色的学子,才有可能得到空缺的就业岗位。要不就得参加朝廷为了选拔专门人才而举办的制科考试,才能得到就业的机会。不然,就得在家待业了。
张继便是这样一位在铨选中落第的进士。他原本应该继续等待官府发布新的就业岗位或招聘信息。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唐玄宗仓皇逃到蜀地,随即,天下文士也都四散逃难。当时江南的局势比较安定,遂成为不少文士避难的理想之地,张继便是逃往江南的一员。他一路逃到苏州,于是就有了“枫桥夜泊”的故事。
苏州寒山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张继泊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山河破碎的前程渺茫,漂泊在外的张继,心中的忧愁可想而知。而落月、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以及寒山寺的钟声,无疑加剧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这幅“秋夜不眠人惆怅”的情景图被他写入了《枫桥夜泊》。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将内心的忧愁传递给了读者。《枫桥夜泊》的景物搭配与人物心境高度交融,成为后世艺术境界的典范。
张继流传至今的诗歌不到50首,毋庸置疑的是,这首《枫桥夜泊》,是他一生之中最有名的诗歌,同时也是唐朝最有名的诗歌之一,并被编入了清人所编撰的《唐诗三百首》中。如果不是张继,寒山寺也许只不过是苏州城外的一座普通古寺。而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闻名天下,成了一处知名的名胜古迹。
二
然而,到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却对张继的《枫桥夜泊》提出了质疑。他在《六一诗话》中调侃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这意思是说:有的诗人为了追求好的诗句,不顾自己写下的句子在现实中是否合情合理,导致出现了许多语病。比如,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里写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写得虽然好,可哪儿有寺庙会在三更半夜敲钟的?因此,欧阳修认为所谓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不过是张继为了写出好词佳句而虚构的情景。
欧阳修的调侃有没有道理呢?的确,在宋代大部分寺庙没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但是,欧阳修的质疑是否就正确呢?北宋人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便从史料研究的角度对欧阳修进行了吐槽,范温通过翻阅史料发现,《南史》中就有“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的记载,这种钟大概是半夜敲的报时钟。南朝时期有个叫作丘仲孚的人,《南史》中说他“读书常以中宵钟鸣为限”。范温还列举了一系列的史料,说明夜半的确是有钟声的。只是这究竟是鸣的什么钟,还得深入调查研究。
成书于宋代的《古今诗话》,站在诗歌创作的角度上也对欧阳修的说法进行了反驳:唐朝诗人于鹄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有“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之句,而白居易在《宿蓝溪对月》中也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之语。温庭筠在《磐石寺留别成公》中也写道:“悠然旅榜闲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看来,唐朝人诗歌里写“半夜钟声”的不止张继一个。
三
姑苏城外半夜到底有没有钟声?北宋人彭乘曾实地调查,发现有的地方有人刚去世时,不分白天黑夜,都要敲钟。这种钟被称为“无常钟”。也许张继当年在苏州寒山寺外,就是偶然听到了这种钟声。后来,彭乘因缘巧合,还真遇上了途经苏州的机会。而且,他晚上还在当地的一家寺庙里借宿。到了半夜,他真的听到了钟声。于是,他想起了当年欧阳修曾引起争论的夜半是否有钟声的话题,心想:“这就是‘无常钟’吧,难不成庙里有人做法事?”起床后,他便去问寺里的僧人:“你们这儿半夜敲的是什么钟?” 僧人听了,觉得这有啥稀奇,便回道:“固有分夜钟,曷足怪乎?”(《续墨客挥犀》)寺庙里一直都有半夜敲“分夜钟”的传统。彭乘听了,非常意外,为了验证这只是一个寺庙的做法,还是当地所有寺庙都有的传统,他又到周边的寺庙里都问了一圈。最后发现,所有的寺庙都是如此。他终于明白:原来半夜敲钟,就是苏州当地寺庙的风俗,张继果然没有写错。
与欧阳修同时代的诗人叶梦得,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对于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有没有错,他是非常清楚的。他在自己的著作《石林诗话》中就说:“张继此诗,欧公尝病其半夜非打钟时,盖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寺,实夜半打钟也。”意思是:欧阳修说张继这两句诗是为了写出佳句,刻意写寺庙半夜鸣钟。可实际上,那是因为欧阳公没有到过苏州。咱们苏州的寺庙,的确是半夜敲钟的啊。
南宋人陈岩肖曾经在苏州为官,他在《庚溪诗话》中也提到了这件事。他说:“很多唐诗里,都写到了半夜钟,况且我当初在苏州为官的时候,每夜三更将尽、四更开始的时候,各家寺庙都会敲钟。我想,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传统了吧。”
对于这些说法,南宋诗人陆游曾经在自己的《老学庵笔记》里做过一个总结。陆游首先回顾了前人的说法:欧阳公调侃张继这两句诗写错了,后来许多人经过研究,说张继没有写错,在姑苏城(且仅限于姑苏城及其周边地区),半夜是能听到寺庙钟声的。之后,陆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对或者不严谨。因为在唐朝诗人于邺《褒中即事》诗中,褒中位于陕西地区,可却有“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同样是唐朝诗人,皇甫冉夜宿会稽,说:“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秋夜宿会稽严维宅》)陆游认为这些诗歌都不是在苏州写的,怎么都有半夜钟声呢?所以,陆游最后说道:“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恐怕,唐朝的寺庙,大概都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吧。
(作者简介:邱俊霖,《课堂内外》《第二课堂》等数十家刊物专栏作者,《阅读时代》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