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3000“娘子军”挖出15公里人工河

2023-11-22    朱萍 张灿 张莉

金秋时节的连云港云台山脚下,一条宽阔的长河静静穿行在广袤的大地上,它像一条绿色的玉带围住了云台山。

这条河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妇联河。

东自凤凰嘴,西经南城通烧香河,妇联河全长15.1公里,涵养着云台街道、云台农场、云台林场5万亩农田和云台山南部山区5万亩山场。

这是全国唯一一条以“妇联”命名的河流。数十年来,它的名字——妇联河写入了地方档案,刻进了岁月时光。

这条河为什么叫妇联河?又是如何发起和建设的呢?在奋进的新时代里,妇联河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7695cd2a29fd484a83d81fa3c1457e4a.png

■ 初心  3000余名妇女的不悔选择

“女人也能顶半边天。不就是挖土、运土嘛,当时我们也都年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我们拿着筐、扛着扁担,就去干了。” 云台街道的顾佃花是当年挖河的女工之一。出生于1943年的顾佃花上河工时才15岁,如今,她已头发花白,说起当年,依然心潮澎湃。

“妇联河的前身是原云台乡各村的排水渠,非常窄。每次山洪暴发,水排不出去,大片的庄稼都被淹死了。”原云台乡山东村生产大队的会计汪长业说。山东村村民陈同兰也是当年的河工之一。她感慨,每次一下大雨,家里的东西都漂起来,住在低洼处的人家,还得往高处躲洪水。

由于村里的小河沟基本起不到泄洪排涝的功能,20世纪50年代正是全国兴修水利工程的黄金时期。1958年,云台农场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决定正式开挖排灌河,把各村的小河沟连起来,修建成既能防洪排涝,又能保障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

但是开挖排灌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力。

“当时乡里的男性劳动力,八成以上都去外地参加省、地、县的重点水利工程了,村里只剩下没有挖河经验的女人。” 89岁的曹子俊老人说,他曾担任山东村生产队3队队长。

为了尽量多地动员起周边的村民,缓解人手不足的困难,当时的云台公社党委书记胡启荣(音)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就这样,一支3000余人的挖河“娘子军”被组织起来了。“当时云台公社一共11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差不多有二三百人参加工作,主要的人力就是妇女。”汪长业回忆。

■ 坚韧  隆冬里,妇女们团结奋战

为了不错过农时,女工们必须在冬天的农闲间隙抢抓时间,挖通河渠。而1月份正值隆冬,河水结冰,泥土也因气温降至零下而变得坚硬无比。

“当时的工作环境可以说是十分艰苦,一镐子下去,泥地只是砸个白印子,根本挖不动,但定下来任务,我们就一定要完成。”王兰英说,她也是当年的一名挖河女工。

因为需要将河床挖开,将河底的泥土挖出来,女工们在北风呼啸的严寒中,踩在冰雪交加、湿软泥滑的泥土上,用铁锨、筐子、扁担等简陋的工具挑战浩大的河工工程。最开始女工们都是用筐子来运输泥土,女工们三人一组,一人挖泥,两人抬筐,一筐一筐地将泥运输到河堤两岸。“一个筐子装满泥能有将近100公斤,我就和另一个同伴两人抬着,因为每天要抬几百抬,又重,我们的肩膀全都磨破了,第二天又继续抬,伤口就总也好不了,茧子摞茧子。大大小小的冻疮对于挖河女工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顾佃花说。

“当时时间紧,我们要抢进度,但是仅靠肩扛手挑人海战术运送泥土,还是慢啊,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土工具,由木工造小推车架子,然后找农具厂的人帮忙车钢珠子,制造轴承,一共组装制作了10多具小推车。”提起小推车,汪长业深有感触,就这样,挖河的工具就有了。

虽然小推车能够装更多的土,但只有男人才能一个人推起小推车。不过女工们毫不示弱,她们两人一组共同推起小车,一趟趟地运送着刚从河沟里挖出的泥土。有了小推车,运输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平均7趟就能运完1立方的泥土。

为了保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定下的计划,女工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从村里走上四五公里路到河边,晚上天黑后再收工回村庄。日复一日。因为中午不供饭,回家的路程长,女工们就在工地上吃些豆饼、生山芋充饥。“这样干一天能得到7个工分。”陈同兰回忆道。

妇女们下河挖泥,男人们又外出干活,孩子们没有人照看,一些妇女就将孩子带到工地上,大一点的孩子,让孩子们自己玩;小一点的孩子就放在河岸上的摇篮里。不长的河岸上,摆了一排的摇篮……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7b944416ea5d4276b72bb2bcd5078f68.png

■ 守护  妇联河守护云台万亩农田

3000余名妇女,90天的奋战,115万方的挖掘,15.1公里的河渠。

1958年4月,这条河渠终于竣工。 1959年3月,为表彰云台妇女挖掘大型河道的突出功绩,当时的灌云县人民政府将原名环山大沟河更名为妇联河。

妇联河挖通后,很好地承担了土地灌溉、防洪排涝的功能,为云台乡2.2余万亩田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有了这条河,再也不用担心山洪了,再也不会淹了,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洪水1个小时就能排水入海。我记得1962年山东村一共3800亩地,粮食产量达到60万斤,之后产量逐年上升。我们村庄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汪长业感慨。

为了维护好辛苦建成的妇联河,各个村庄每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疏浚,清理淤泥并拓宽河道。据汪长业回忆,妇联河从1958年挖成之初的河面宽仅10米,经过几十年不断维修,已经逐渐拓宽至30米,集水面积达到95.23平方公里,汇流面积达到58.2平方公里。

当地政府也不断加强配套工程建设,更好发挥了妇联河的功能。妇联河挖成65年间,云台乡共架设了5座农桥、46座建电灌站,装机容量达到1557千瓦。运输方面也大为改观,每年仅通过妇联河运出的石料就高达70多万吨,价值5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云台经济的发展。

■ 传承  港城女性引领新时代

妇联河河面宽阔平稳,河畔的防护林郁郁葱葱。65年前的往事,如静静的河流,渐渐地融入了历史的洪流中,逶迤向前。

透过历史的画卷,仿佛又回到了65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面对党“大兴水利”的号召,广大妇女一呼百应,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大局意识和服从意识,以“矢志不渝、勇担使命、自立自强、甘于奉献”的精神,凭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迈自信,在缺衣少食、工具简陋的艰苦环境下,以不屈不挠的勇气挖通了妇联河,这条妇联河也一直守护着沿河的村民们,在此生活耕作、日出日落。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妇联河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这条河串联起沿岸的10个村社,哺育着云台街道3万人,其中包括1.7万多妇女儿童。他们大胆创业,依托云台山优势资源积极发展茶叶、民宿等产业,108人成为创业能手,其中女性达到39人。妇联河所流经区域,不仅是灌溉河、航道河,也是新时代的创业河流、致富河流、和美河流。

薪火相传,精神不灭。六代“雷锋车”车手、王仕花、于素梅、徐瑶……一大批港城巾帼英杰传承挖河女工们的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东海县洪庄镇薛团村的广场上,妇女姐妹们围坐在一起,正在观看“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薛团村专场演出活动……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妇联河老河工们的精神能世代传承,连云港市妇联将妇女思想政治引领融入百姓生活、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创设了“聚人气、冒热气、接地气”的“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累计开展“小马扎大舞台”等各类宣讲1万多场,线上线下覆盖群众40万人以上,打通了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230万港城女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矢志不渝、勇担使命、自立自强、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港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主战场,在各个领域施展才华、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巾帼智慧、展现巾帼力量。

作者单位: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 连云港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