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运河古村蔺家坝

2024-03-29    岳德章

fe7bde68-d1fd-4a96-ae89-6829b636fbec.jpg

徐州南水北调蔺家坝(视觉江苏 提供)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步伐的加快,位处苏、鲁交接处的蔺家坝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三河交汇、三山并立,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发展,让她焕发出从未有过的荣光。

大运河挣脱微山湖的束缚,跃入江苏陆地遭遇的第一个硬茬便是张谷山。山不在高,有典则名。这山海拔75米,貌不惊人,却颇有来历,据说其得名和“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有关,清代名臣张鹏翮亲题山名。一峰独立,倒也壮观。其东偏南里许是蔺山,西偏南里许是范山,三山遥相呼应,互为犄角,呈“品”字形。从体型来看,如果说张谷山是带头大哥的话,蔺山当算二弟,范山顺理成章要屈尊成老三。

山水一家,在这里也不例外。大运河、顺堤河、桃园河三条河流紧傍山脚,擦肩而过,堪称山水相依。

自古人们喜欢依山而居,至少在六七百年前,张谷山、蔺山、范山的优美环境便吸引了先民的目光,纷纷在此安营扎寨,聚族而居,形成张谷山、蔺山、范山三个自然村落,繁衍生息,演绎出了丰富的悲欢离合故事。

历史的脚步迈入现代,这三个自然村组成蔺家坝行政村。从区位的角度看,这里位于徐州市城北,距市中心15公里,隶属于徐州市泉山区柳新镇。蔺家坝村东邻铜山区茅村镇,西距徐沛快速通道出入口2公里,南接华润电厂,北傍微山湖。现辖区面积3.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4亩,居民总户数1245户,户籍人口5040人。蔺家坝节制闸、蔺家坝过船闸、南水北调蔺家坝翻水站都坐落在该村境内。

时代在发展,初心永不变。蔺家坝村村民的淳朴依旧,荡漾着依依的古风,沿袭着悠悠的习俗。

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柳新乡志》记载,早在北宋时期,安羊山(即蔺山)旁就形成了村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村内有杨家楼、穆桂英点将台等遗址。

明初,蔺相如七十三世孙蔺学程在徐州做官,公干之余,他看中了安羊山,于是便在此安家落户。蔺姓一支便在此繁衍生息,聚族而居,奉蔺学程为始迁一世祖。蔺姓家大业大,人丁兴旺,人们便将安羊山改名为蔺山。

康熙五十八年(1719),迫于航运发展需要,朝廷在蔺山村北运河古道上建坝蓄水,开辟航运码头。乾隆年间还对河道进行了加深、拓宽,并对堤坝予以增高加固,坝名蔺家坝。1959年,疏浚大运河的同时,国家水利部门在原康熙、乾隆年间所建的蔺家坝旧址上兴建了蔺家坝节制闸。1989年又与节制闸并连兴建了蔺家坝船闸。

据﹝同治﹞《徐州府志·山川考》记载,张谷山位于大运河西岸,山高75.8米,山阴刻有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治河专家张鹏翮所书摩崖石刻“张谷山”三个大字。关于张谷山的得名,说法有三:一说是当年张良统军攻打楚霸王,曾在此山屯放粮草,后世乃称之张谷山;二说是张鹏翮沿运河押运皇粮至此适逢大雨,天晴后在山上晾晒淋湿的粮食,启程前令人在山崖刻下自己所书“张谷山”,故有此山名;此外还有一说,是因该山独立成峰,别无牵连,所以又称“张孤山”。

范山原名叫赵垞山,以赵姓为主,后来范家落户于此,成为大姓,便改称范山。范氏族人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后人,近千年来,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繁衍生息,瓜瓞绵延,颇有声望,历久不衰。范山西面是一望无际的丰沛平原,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地面淤积严重,山体大部分已逐渐湮没于地下,仅剩一片面积数十平方米、半米多高的山头裸露于地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蔺家坝村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不少优秀人物。蔺学程后人一直在徐州一带运河沿线为朝廷漕运效力。到康熙年间,朝廷为加强漕运,在徐州卫设漕卫所。任用登仕郎蔺华先、武信郎蔺熙赞并蔺君叶协同执掌徐州一带漕运事务。后来蔺君叶调任德州卫,蔺华先、蔺熙赞仍在徐州卫。此外,还有民国初年从济南人张骇山手中接手创办新《徐州日报》的爱国人士蔺鹤卿等。

f3428ce8-d3ea-4b35-9f96-dd97d0b173a8.jpg

蔺山村古民居遗存之一角(岳德章 提供)

张谷山的大姓为窦氏,是《三字经》名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中窦燕山的子孙。首创张谷山燕山书院的窦文魁,少负才名,光绪初年的秀才。他傲骨铮铮,以一己之力,教书育人,为地方培养出一批有为志士,名闻遐迩。

范山范仲淹后裔厚德载物,义田恤族,美誉有加。微山湖团练使范嘉祥,侠肝义胆,1914年白匪骚扰花马张村,嘉祥闻之,即率部前往,与白匪日夜拼杀,终将其歼灭,受到乡邻的称颂;老中医范广德不仅乐善好施,有求必应,而且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常与人主持公道,调解纠纷。

蔺家坝村独特的区位特点,使这里积淀了众多的风物古迹,那是先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蔺家坝向西1里地左右,有地名曰垞城。《太平寰宇记》称:“垞城,在(彭城)县北三十里,北面临泗水。《舆地志》云:‘垞城,古崇国,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直加切。’城西南有崇侯虎庙。”相传古崇氏国为鲧之封国,为商的与国,即友邦,到崇侯虎时,为周文王所灭。《元和郡县图志》云:“故垞城在(彭城)县北二十六里。或曰古崇侯国。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垞,意为小丘,此作地名。《读史方舆纪要》载:“(垞城)盖南北朝时戍守处也。今谓之茶城,为运道所经。明嘉靖末,黄河北徙,城遂为漕、黄交会之冲。后河口东移,茶城乃为内险。”

民间传说,垞城为古时徐州北十八座连城之一,西周时,此城与彭城,东、西堌城,城子城,留城,沛城,薛城等城齐名,因地震而失陷。当年城中名胜古迹众多,有“七井八庙十三桥”“井上桥,井下桥,阴阳碑紧靠月牙河”等诸多传说,充满传奇色彩。岁月变迁,这些佳境早已荡然无存。

蔺家坝村有诸多历史遗存,包括范山古井汉墓、范山古庙、范山范家大院、张谷山货运码头、张谷山窦家大院、张谷山燕山书院、张谷山大王庙、蔺山玉皇阁、蔺山玄帝庙、蔺山观音庙、蔺家祖林、蔺氏祠堂、蔺家上三院、蔺家前药铺、杨家楼与穆桂英点将台、拴马槽等。

8f00e6af-6beb-4067-806d-0adf99f64b37.jpg

张谷山石塘复耕还田(岳德章 提供)

20世纪60年代后过度开山采石,蔺家坝村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响应国家号召,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开始自觉保护环境。停止随意采石,关闭污染严重的水泥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逐步恢复植被。张谷山采石坑的改造可谓一个成功的范例,将大运河疏浚工程中的淤泥引灌进去,休养生息之后,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村边的大运河河道得到拓宽,水质也显著提高,当地村委会清除岸边杂草,植树造林,形成沿河绿化带,还添置了人文景观。山坡遍植果树,阳春三月,桃花灼灼;金秋八月,苹果溢香。越来越多的大型货船、游轮,劈波斩浪,便捷地通过蔺家坝过船闸,南下北上,畅行无阻。

如今蔺家坝村诸多文物古迹正在开发修复,古村风韵悠然再现。张谷山的大王庙已经成功修复;窦家大院的开发、老码头的规划即将被列入议事日程;范山古井汉墓挂牌保护;蔺山古庙、古碑、古民居独具特色,日益成为寻幽访古网红打卡地。

(作者简介:岳德章,退休教师,现供职于徐州市云龙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