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传承,非遗技艺添活力
提起舞狮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江苏省邳州市,它是春节期间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舞狮人头戴的纸塑狮子头面具在制作上特别讲究。官湖镇华南村村民石微微就从父辈那里传承了这项非遗技艺。
今年38岁的石微微在村里有自己的工作室。近日,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形象生动的纸塑狮子头。石微微和他的母亲刘印玲正在绘制狮子头。
“这些狮子头造型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非常麻烦。做成一个狮子头需要三四天时间,工艺复杂,要经过做模、纸塑、彩绘、勒边等工序,一个活灵活现的狮子头才能制作完毕。”石微微告诉记者。
虽然费时费力,但是石微微还是乐此不疲。是什么原因让他一直坚持下来?这还要从石微微的父亲石荣圣说起。
石微微的父亲石荣圣是邳州纸塑狮子头第六代传人,2008年邳州纸塑狮子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石荣圣被国家文化部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一些纸塑狮子头作品也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博物馆、艺术馆、民俗馆收藏。
看到祖传的技艺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石微微坚定了学习、制作、传承纸塑狮子头的信心。从那时起,他便跟着父亲石荣圣认真地学起了纸塑狮子头的各种技法。去年,父亲石荣圣因病去世,石微微担起了传承的重任。
“纸塑狮子头是我们祖传的技艺,能被国家认可,让我更有信心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接触它,感受文化的魅力。”石微微认为。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前,那时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的兴盛,让纸塑狮子头的生意十分红火。然而近年来,传统乡会、舞狮会等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纸塑狮子头的市场不景气。但作为邳州纸塑狮子头第七代传人,石微微坚持把纸塑狮子头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他白天打工赚钱,晚上花费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去制作纸塑狮子头。
“这是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我要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做,让他们从小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石微微说道。
(供图:邹学刚)
作者单位:邳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