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深耕非遗“土”,优秀传统文化开新花
“这幅‘福’字是我今年春天创作完成的,融合了2022年的标志性元素,有小老虎,还有参加冬奥会项目的运动员……”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是江苏如东剪纸艺术爱好者秦小定,她在向前来档案馆参观的人们展示自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准备的一系列剪纸作品时这样讲解。
近日,如东县档案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暨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为主题,邀请来自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员走进档案馆,参观秦小定的剪纸、曹振华的葫芦雕刻,大家还一起聆听了非遗盆景文化传承人姜扣琳的盆景文化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近距离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工艺背后的精湛技艺、独特创作思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秦小定剪纸作品:南湖红船
秦小定剪纸作品:祖国你好
秦小定剪纸作品:江山多娇
秦小定剪纸作品:春到庭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为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档案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如东县档案馆成立了“蠙城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在国际档案日这天进行了揭牌,并聘请了姜扣琳、曹振华、秦小定、吴文灿、高爱华等五位老师担任如东县档案馆“蠙城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特约研究员,邀请他们为人们讲解非遗知识,开展文化普及,推动文化传承。
近年来,如东县档案馆把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作为重要使命,通过深耕非遗“土”,让优秀传统文化开出新时代之花。一方面,把加快非遗档案开发利用作为首要任务,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固化到有形的档案信息之中,通过文字采集、声音采集——口述档案、图像——拍摄照片、实物——艺术品的实体归档、图形——制作流程图的收集、录制大师或传承人操作的视频等多种信息,用档案形式保护非遗文化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法律性。另一方面,成立主题教育基地,建立了多维度与多视角补充叠加的学习空间,通过开展主题展览、兰台讲堂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介绍如东历史人物和如东风土人情民俗,推荐如东物产。充分网络、电视、微信等媒介增强非遗档案资源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让非遗记忆越来越鲜活。与此同时,还注重打造“非遗寻访”活动,找寻民间非物质文化,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以新闻报道及系列微纪录片、微博、微信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作者单位:如东县档案馆 如东县融媒体中心
- 上一篇:接力传承,非遗技艺添活力
- 下一篇:江苏扬州:“书”不尽的运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