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种下非遗“种子” 结出文化“果实”

2023-11-02    周雪祥 龙忠云 史燕婷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拟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常州市金坛区11个项目入围,金坛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数量再突破。

近年来,金坛区围绕保护传承非遗不断摸索创新、推出系列举措,持续助力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铁水火龙”惊艳亮相,展现非遗别样之美。 浦映/摄

“铁水火龙”惊艳亮相,展现非遗别样之美。 浦映/摄

非遗生长的天然沃土

不同地域的环境和文化造就了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让金坛成为江南鱼米之乡,也为当地非遗发展提供了天然滋养。指前鱼灯、长荡湖渔俗、柚山放灯节具有深厚的水文化、渔文化底蕴;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金坛绿茶制作技艺、茅山山芋粉丝制作技艺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乾元观道教音乐、茅山青精饭制作技艺彰显浓郁的道教色彩;金坛刻纸以构图新颖繁茂、线条刚柔相济、刻制精益求精、蕴含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等艺术风格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江南一枝花”,多次赴国外展览,近百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坛蛋雕非遗传承人传授雕刻技艺。(金坛区摄影家协会供图)

金坛蛋雕非遗传承人传授雕刻技艺。(金坛区摄影家协会供图)

寻找散落的非遗“种子”

长期以来,开展项目普查、做好申报工作一直是金坛非遗保护工作的主线。2020年,金坛成立常州市首家独立建制非遗保护中心后,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保护工作薪火相传。

截至今年10月,金坛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国家级5项(金坛刻纸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7项、市级22项、区级48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10种非遗类别都有对应的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种类较为丰富。

金坛刻纸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现场小朋友们的喜爱。(杨兆群供图)

金坛刻纸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现场小朋友们的喜爱。(杨兆群供图)

非遗“种子”飞入千家万户

既要找到“种子”、保护“种子”,也要在广袤大地上播撒“种子”,让地方非遗从“偏安一隅”转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3年非遗闹元宵活动参加人数日均1万余人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之茶”非遗主题活动等活动在金沙大地遍地开花;雀舌、茅麓旗枪茶2项非遗项目亮相在南京举办的“水韵江苏 茶香流芳”非遗主题展;金坛刻纸和巨村舞龙被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报道,百米刻纸长卷《大运河》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过去一年,金坛非遗的迷人魅力不断向外弥漫。

借力各类推广活动,金坛各类非遗插上传播的“翅膀”,得以“飞”入更广袤的大地,并“种”进越来越多人的心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转变,非遗想要传承下去,还需持续注入新时代智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年非遗闹元宵活动参加人次达日均一万余人。 潘一平/摄

2023年非遗闹元宵活动参加人次达日均一万余人。 潘一平/摄

让非遗结出文化“果实”

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关键在人。目前,金坛区共有17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4名、省级7名、市级40名、区级127名。当前,金坛正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传承奖励制度,激励列入保护项目的传承人恪守匠心、守正创新。

同时,推出“家乡文化我传承”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评选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创新实践案例,启动非遗小传习人培育计划,加强新生代传承力量的扶持与培养,助力开辟非遗传承新时代。去年8月,金坛依托愚池公园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空间建设非遗公园,打造非遗融合“引擎”。公园月均人流量约3000人次。今年8月,金坛认定首批5个非遗工坊,旨在充分发挥非遗赋能作用,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金坛面塑非遗体验,让学生懂非遗、知家乡、爱故土。

金坛面塑非遗体验,让学生懂非遗、知家乡、爱故土。

为让非遗结出硕果,金坛不同主体做了各类创新尝试。从找到“种子”、播种培育到收获“果实”,非遗保护传承并非一蹴而就,也未必一帆风顺,但不能放弃,应久久为功。非遗保护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坛的探索与努力仍在继续。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