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堪比“茶圣”陆羽,中国茶界大师还有这位淮安人

2024-06-26    倪泳

《茶经》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作者陆羽被誉为“茶圣”。其实,与陆羽同时代的泗州临淮(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人常伯熊不但是茶艺表演的鼻祖,还对《茶经》的最终完成作出许多贡献。

初唐及以前流行煮茶法,即用茶叶加上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煮成羹汤来饮用。陆羽对此进行了改良,煎茶时不再加入各种佐料,只以少许盐调和汤味,并把“煮之百沸”精减为“煎之三沸”。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因茶叶久煮造成的苦涩滋味,又保持了茶的原味及清香,逐渐形成了唐代“煎茶道”,即茶艺表演的雏形。

陆羽品茗图

陆羽品茗图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从这儿可知,陆羽写作《茶经》之前写过《茶论》,这是《茶经》的前身。常伯熊对《茶论》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润色,并被陆羽所接受,最后完成了《茶经》。对照《茶经》可以看出,常伯熊对选茗、置具、择水、炙茶、煎茶、奉茶、品茶等许多涉及茶艺表演环节进行了修改润色,赋予饮茶活动浓厚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茶经》中也蕴含着常伯熊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茶经》中有常伯熊修改完善的内容

《茶经》中有常伯熊修改完善的内容

《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还记述了分别发生在临淮和江南的两次茶艺表演,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临淮县客舍的时候,有人说常伯熊精通茶道,李季卿就请他表演。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顶乌纱帽,手拿茶器,口报茶名,安排指点,使旁观者刮目相看。茶煮熟了,李季卿喝了两杯才住口。到了江南以后,又有人说陆羽精通茶道,李季卿又请他来表演。陆羽身穿山野居民的服装,带着茶具进门。坐下以后,吩咐摆设茶具,和常伯熊过去的做法相同。李季卿看不起陆羽山野名士的穿着,茶事结束后,让奴仆拿出三十文钱,说是酬答煎茶博士的。陆羽游历长江一带,与名流一向交好,受到这次讥笑后感觉羞愧,又写了一篇《毁茶论》。

茶具

茶具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常伯熊一直少为人知,但他在中国茶文化,特别是茶艺表演上进行了许多研究探索,是中国茶艺表演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其地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