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锋:新四军与全民族抗战 | 江苏方志大讲堂回顾
主讲人
李继锋,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讲内容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称它为“东方主战场”。总结抗日战争,会发现它有几个特点:敌强我弱、动员困难、对峙漫长、胜得艰辛。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之后,大家向往着中国内战的停止,因为当时的内战不单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内战,也包括国民党内部的很多内战。停止内战,愿望是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日军飞机拍摄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变化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国共内战停止,才有了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2月开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蒋介石、顾祝同等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举行了多次谈判,直到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才正式公布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中共中央任命朱德为总指挥,但由于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蒋介石坚持“北和南剿”的方针,调集大军继续对南方各游击区实行“清剿”,妄图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为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同国民党方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艰苦曲折的谈判,终于达成将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协议。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
左:项英 中:周恩来 右:叶挺
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后来迁到南昌,于1938年8月2日进驻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云岭,直至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红军长征一样,都是艰苦异常、惊心动魄的。正如陈毅在1942年所说:“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铁军精神也是南方红军游击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个苏区,进行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包括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在1935年3月之后,就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也几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并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
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是在全民抗日、共赴国难的伟大斗争中,在汲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和丰富起来的,是新四军在华中特殊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锤炼和发展起来的,是新四军在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互相学习中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1938年春,新四军各支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无锡是新四军江抗、新江抗部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四军第六师的诞生地,更是新四军东进北上的重要通道。
八路军改编之初只有4万余人,1937年末已有9万余人,1938年16万人,1939年27万人,1940年达40万人。新四军改编之初只有1万余人,1939年5万人,到1940年时近9万人。八路军进入敌后较早,占得先机,且人数和装备都强于新四军,而且华北原来也不是南京政府的核心统治区域,发展很快。新四军则因出动晚,人数少,装备非常差,加上华中为南京政府统治核心,受国民党限制很大,而且江南水网地带不适于打游击,发展环境相对不利。
当时新四军扩张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来装备部队,不少士兵只能徒手;二是根据地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供应紧张,已达极限。
从1944年起,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纵队各部,分别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对日伪军发起局部攻势。到1945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人民军队上升到91万,民兵220万,全国已建立了十九个解放区,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千余万。
从1937年10月12日建军,到1947年1月30日撤销,新四军经历了整整8年的全面抗战,也经历了国共内战,所以“新四军”这个名称,在我们军队的历史上、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和光荣的名字。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是在全民抗日、共赴国难的伟大斗争中,在汲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和丰富起来的,是新四军在华中特殊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锤炼和发展起来的,是新四军在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互相学习中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在我们当时的共产党人,特别是新四军官兵身上有非常好的反映,才有在敌后的大发展,才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考察新四军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来源:江苏方志大讲堂第109期
- 上一篇:刘宝山:考古视野下的泰伯奔吴与吴地文明发展 | 江苏方志大讲堂回顾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