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域 >>> 城市风情

古代宫中女子喜爱的这种“花”在他手中不断绽放

2022-07-25    任虹 胡秋阳 季昱希

编者按:江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传统技艺、古典音乐、民间文学等多个方面。虽然历经千年,但这些非遗依旧熠熠生辉,绚如夏“花”。即日起,跟随新江苏,一起在炎炎夏日寻“芳”赏“花”,感受中华非遗之美。

一刷、一捻、一旋,拇指与食指间绽放一道“彩虹”,剪刀“咔嚓咔嚓”开合声,在安静的室内有节奏地响起。静谧与律动相融,绒毛如雾凇落雪般四散开来。这是赵树宪几十年来日日重复的动作,也是他打磨了千万遍的手艺——南京绒花制作技艺。

绒花也叫“宫花”,相传在唐代作为皇家贡品,深得宫中女子喜爱。在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南京都是“驰名国内”的绒花制作中心。除了专供宫廷的“高定”,也有面向百姓的基础款。南京城内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曾是有名的“花市大街”。《红楼梦》中,李纨送给大观园姑娘们的“宫里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正是绒花。

铜丝为骨,蚕丝为肉,绒花看似简单小巧,实则要经过勾条、打尖、传花等十几道工序。而仅勾条这道工序,就要分劈绒、刷绒等多个步骤。如此算下来,制作一件绒花作品,少则三五天,多则几个月。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99bc13ea47a1407e969f718b6e343ce5.jpg

作为江苏省级非遗“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8岁的赵树宪已经和这门手艺打了半辈子交道。从19岁进入南京工艺制花厂绒花车间至今,他经历了绒花技艺从鼎盛到衰微,再到如今的芳华重绽。但不论外界如何变化,赵树宪始终如一坚守着这门技艺。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527709fc3892460f803c80a80dc5ebd7.jpg

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欣赏到绒花的美,赵树宪是个“有心人”。他从典故里汲取创作源泉,在日常中细品“现代配色”……与古为新,他手中的绒花,逐渐脱离原本单一的样式和审美,时尚胸花、动物摆件、书画装饰……小小的绒花绽放出多姿多彩的美,成为表现形式更丰富的艺术品。

胸针饰品《松烟竹》 受访者提供

胸针饰品《松烟竹》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群鸡图》局部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群鸡图》局部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比翼鸟》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比翼鸟》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春意》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春意》 受访者提供

随着国潮的兴起,绒花迎来了“新机遇”。众多时尚资源,《延禧攻略》《骊歌行》等热播剧纷纷找到赵树宪合作。这些跨界合作,也开拓了赵树宪的视野,欣喜于老手艺迸发的新活力。

尽管迫切希望创新发展,但赵树宪也坚守自己的原则。“坚持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不能变,丢了这两点手艺就丢了‘生命’。”找到创新和守正间的“尺度”,赵树宪开始大胆尝试。他利用绒花工艺,创新研究仿点翠系列饰品,既保留羽毛的丝光质感,又打开了色彩搭配的无限空间。

赵树宪作品《绒花仿点翠系列》 受访者提供

赵树宪作品《绒花仿点翠系列》 受访者提供

这样的创新思维也贯穿赵树宪的带徒理念。熟悉掌握绒花技艺基本功至少需要两三年,但赵树宪不希望徒弟们因为陈旧的师徒观念而束手束脚。技艺虽然是基础,创意才是灵魂。“也许他还没有能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都表现的技术,但是在掌握已有技术基础上,因为一个创意‘点睛’,就能出好作品。”

这些年,随着热播剧光环加持,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赵树宪的工作室学习、欣赏这朵“绒花”。赵树宪的徒弟队伍逐渐壮大,从原来工作室只有他自己的“形单影只”,到如今成立公司后的10几位80后、90后。年轻活力的注入,让“绒花”在展会、学校、机关等更多场所里绽放。

赵树宪绒花作品《履霜》

赵树宪绒花作品《履霜》

作为“守”艺人,赵树宪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惕励之心。在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用绒花制作的书法作品《履霜》。“履霜”意为走在初结薄霜的土地上时,敏感意识到寒冬即将来临。“这两个字我非常喜欢,对我也是启迪,每个人做任何工作都应时刻保持谨慎和警惕的态度。”虽然绒花制作技艺的“寒冬”暂时过去了,但是赵树宪并不敢有丝毫放松,传承这门手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勤学苦练、执着坚守,才能让“绒花”继续绽放。

(文字 任虹 拍摄 胡秋阳 剪辑 胡秋阳 季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