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 新四军在江苏

陈巷桥伏击战:新四军围点打援的典型之战

2024-11-04    

1939年9月7日至8日,在常州武进境内镇澄公路的陈巷桥,一场惊心动魄的“围点打援”战役大获全胜,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参与并指挥这次战役的,是著名的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团长王必成。


巧设埋伏围点打援


1939年秋,新四军“江抗”部队东进回师途中,在澄西顾山一带遇忠救军阻击,遭受较大损失。日军趁武进地区新四军主力东进和北上之际,从常州调一个大队,企图纠集镇江、丹阳、孟河等地敌人,向丹北抗日根据地进犯。为击碎敌人分进合击的阴谋,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按照陈毅的命令,决定在增援“江抗”部队途中打一场歼灭日军的伏击战,狠煞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以扩大新四军的政治影响,鼓舞苏南群众的抗日斗志。战斗前,二团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团部要求在战斗中创造模范连、模范营,战士们战斗勇气与信心倍增,就连负伤的战士和工作人员都要求参加战斗。二团三营和特务连承担这次战斗的主攻任务。他们组织连排干部组成侦察分队迅速察看地形。位于西夏墅敌伪据点南四里的陈巷桥,横跨南北向的新孟河,镇澄公路紧靠河西岸平行而过,公路的两侧是高出路面四五尺的土埂,埂上芦苇青竹丛生,是个伏击的好地方。团首长当即决定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术,调常州之敌增援,一举围歼。


歼敌于运动之中


9月7日傍晚,王必成率领部队,从丹阳访仙桥附近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急行军到达指定地点。夜9时多,特务连以围城的架势向西夏墅镇敌伪据点发动了猛烈进攻,战斗进行了1个多小时,敌伪军如瓮中之鳖,不得不向常州的驻敌求援。11时多,从常州方向开来8辆挤满全副武装日军的增援卡车。当第一辆卡车接近路障时,只听“嘎”的一声,车子紧急刹住了,后面的车子也只得停下来。正当敌人想跳下车去搬路障的时候,王必成一声令下,重机枪作为全营战斗信号先行开火。顿时,密集的手榴弹掷向敌车。前面4辆卡车被炸得瘫痪了,车上日军死伤大半,其余的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车下跳。但是他们逃到哪里,手榴弹就在哪里开花,炸得敌人有的往车底下钻,有的滚下河岸。见敌人仍负隅顽抗,八连连长黄光裕率领一排战士在火力掩护下,翻身跃下土埂,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未进入伏击圈的四辆卡车上的日军,听到枪声,仓皇地摆开阵势,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凶猛地向阵地和河岸上的指战员扫射、投掷。伏在土埂的新四军战士立即还击,同时组织火力掩护八连一排指战员撤出了敌人的射击圈。打援战斗进行了约40分钟,王必成估计敌人在等待后援部队,拖下去对战斗不利,便当机立断,迅即发出统一撤出战斗阵地的信号,一面组织火力掩护,一面率领部队迅速通过陈巷桥向东转移。这次战斗击毁敌军汽车7 辆,毙日军大队长以下官兵180 余人,缴获敌手枪2支,步枪20余支,指挥刀5把,和大批弹药军用物品。二团伤亡指战员30多人。


战斗后,陈巷桥村及周围群众二三百人来帮着抬伤兵、挑子弹,还抬来3只大猪前来慰问。群众不肯在团里吃饭,也不肯要钱,他们说:“新四军打了大仗,抬伤兵,挑子弹,是我们老百娃应该做的事。”“你们这样苦,我们还要钱吗?你们为国家,我们也是为国家。”



“老虎团”精神代代相传


在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进军苏南一年多时间里,王必成指挥第二团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连战皆捷,威名大振,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上海进步报纸以《伟大胜利在江南》为标题加以报道,苏南人民群众自发地称第二团为“老虎团”,称王必成为“王老虎”。


此后,二团在王必成率领下,又参加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苏南反顽战役、天目山反顽战役,后又融入解放战争的洪流。尽管二团战斗序列多次变化,但这支“老虎团”听党指挥、忠于人民、敢打敢拼、善打能赢的革命本色始终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