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志”载烽火 · 抗战记忆专题 >>> 烽火留声

⑪见证新四军浴火重生——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

2025-08-25    


今天,我将带您走进江苏盐城的一座古老庙宇——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位于盐城市建军西路118号,是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的历史见证。2006年,盐城泰山庙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盐城市第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山门


1941年1月4日,寒风刺骨。驻扎在安徽皖南的新四军9000多名将士,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踏上了北移的征途。他们以放弃皖南为条件,希望换取国民党停止进攻。然而,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以8万余兵力围攻新四军,拉开了皖南事变的序幕。1月10日,新四军在皖南茂林地区的弹丸之地被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紧紧地包围着,石井坑、东流山等阵地,先后被国民党军的炮火犁过多遍,所有掩体被夷为平地。在被迫进行自卫的激战中,战士们在子弹打完后,有的用刺刀戳、用牙齿咬、用石头砸,有的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1月12日,刘少奇、陈毅收到一封只能用脑记密码翻译的电报:“情况万分紧急,密码已经烧掉,请党放心。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望着这封揪人心肺的电文,刘少奇、陈毅清楚地知道,这是皖南新四军军部向已在盐城的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作出的最后诀别!至此,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代指挥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在盐城承担着向皖南传达中央指示,向中央汇报皖南事态发展的重任。盐城已成为延安与皖南联系的纽带。



1月14日,皖南新四军9000多名将士,除2000多人突围外,其余都被国民党军杀害或俘虏。军长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不幸牺牲。1月17日,皖南上空的硝烟还未散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通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取消其番号,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长期在国民党顽固派和日伪军夹缝中坚持抗战的新四军,遭遇建军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1月18日,周恩来为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挽诗和题词,通过特殊的形式,避开了国民党新闻检查官的严密封锁,在《新华日报》刊登,使得蒋介石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遭到国人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危难之际,刘少奇坚定主张:“新四军的命运必须掌握在党手中!”1月20日,毛泽东亲自起草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25日,盐城游艺园,陈毅站在台上,声音铿锵:“今天,军部重建了!皖南事变打不倒我们,新四军9万将士必将胜利!”


中共中央华中局历史陈列展序厅


泰山庙,又名东岳庙。相传为明代李春芳所建。明万历十年曾由盐城知县杨瑞云重修。清光绪年间,知县刘崇照废庙兴学,毁去庙中神像改设“养正学堂”。辛亥革命后,县长林懿均又改设“盐城县农业职业中学”。1938年春,日军入侵盐城,职业中学停办,人去庙空,成了废寺。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3月8日,军部机关随同中共中原局(后改称华中局)迁驻泰山庙内。走进修复后的泰山庙:前殿陈列着华中局领导抗战的史料;正殿是作战室,墙上悬挂七块抗日根据地地图;后殿的藏经楼里,刘少奇写下《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军部重建后,新四军在盐城整编为7个师,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至1945年,队伍壮大至30万人,作战2.46万次,歼敌47万。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今天的泰山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狮旁,赵朴初题写的“泰山庙”匾额熠熠生辉;展厅里,锈迹斑斑的军号、泛黄的日记,仍在诉说铁军精神。


80年了,您看见了吗?泰山庙的梧桐树依旧苍翠。当年军部发出的电波,已化作城市的精神密码。盐城,因“铁军”之名而荣;中国,因这样的脊梁而强。


让我们铭记:有一种重生叫浴火,有一种力量叫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