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 汤曙红和陇海游击第三团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汤曙红和陇海游击第三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救亡浪潮席卷全国。是年秋,一位热血青年在灌南县汤沟小学办起了“读书会”。每到活动日晚上,他就拿来进步书刊,让大家传阅,还组建了剧团,排演《宛平战斗》《血战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
汤曙红
这位热血青年就是汤曙红,原名汤宜秀,1915年出生在灌南县汤沟镇。九一八事变后,在东海师范读书的汤宜秀将名字改为“曙红”。他毕业之后回乡任教,利用汤沟小学校长的身份,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7月,汤曙红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在五里槐打响了沦陷后海属军民抗日第一枪,图为五里槐战斗旧址
1939年3月,在中共山东分局和苏皖特委的领导下,汤曙红领导的抗日自卫队改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4月10日,海属地区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正式成立。三团成立后,火烧义泽桥、奇袭五里槐,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悲观论调,吹响了沦陷后海属军民主动抗击侵华日军的号角。
正当汤曙红率领三团痛歼日军的时候,国民党顽固派对三团的成长壮大深感不安。1939年7月17日,国民党沭阳县县长夏铸禹和常备大队大队长王绪五密谋策划,以商谈处理连五庄民众抗捐抗粮问题为由,将汤曙红从抗日前线骗回汤沟街杀害,年仅24岁。
1942年灌沭各界群众召开祝捷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汤曙红及在抗战中牺牲的同志
副团长张克辛得到消息后,命令部队转移,进驻五华顶,进行整编。1939年底,苏皖纵队成立,三团随南进支队编入苏皖纵队序列,正式上升为主力部队,投入更大的抗日战场。斯人已逝,但汤曙红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海属地区人民的心里。
来源:连云港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灌南县地方志办公室
- 上一篇:⑤ 中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
- 下一篇:⑧“抗战老人”杨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