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志”载烽火 · 抗战记忆专题 >>> 影像重现

⑧“抗战老人”杨凤鸣

2025-08-22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东海县石榴街道东安村村史馆内,矗立着一尊老者的雕像。这位老者,就是被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肖华誉为“抗战老人”的杨凤鸣。


杨凤鸣


1891年,杨凤鸣生于东海县石榴乡东安村。1931年起,先后任东安乡乡长、区长。杨凤鸣个性刚直,处事公平,深得乡邻尊重和拥护。1939年3月,日军侵占东海县,杨凤鸣率三个儿子庆福、庆禄、庆寿,组织民众,抗日保家。


1940年9月8日,一百多名日军带领一营伪军,袭击东安。杨凤鸣亲率 300余人奋起抗敌,与敌激战一天一夜,毙伤日伪百余人,迫使日伪撤回据点。战斗中,次子庆禄等6人英勇献身。


1941年初,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一部和五十七军独立旅开辟东海县北部抗日根据地。独立旅旅长刘杰素闻杨凤鸣父子抗日保家,请杨凤鸣联合抗日。杨凤鸣毅然将全部武装500余人归并独立旅统一指挥,并任独立旅团长,长子杨庆福任独立旅第一营营长,积极抗日,打击日伪,还把盐槽交给抗日民主政府经营,缓解抗日民主政权的经费困难。9月27日,日伪70余人北犯抗日根据地,独立旅设伏于团林以南地区,激战数日,全歼日军一个小队。长子杨庆福身先士卒,率部与敌搏斗,英勇牺牲。此战得到中共山东分局嘉奖,时任县长钱霖代表抗日民主政府把“民族之光”锦旗授予杨凤鸣。


1942 年8月,日伪对海陵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凤鸣积极投身反“蚕食”斗争直至取得胜利。第二年的8月1日,山东军区在莒南坪上举行“八一”检阅大会,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肖华在会上赞誉杨凤鸣为“抗战老人”,称赞杨凤鸣为抗日大业作出的贡献。


来源:连云港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中共东海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