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 五里槐伏击战:海属抗战响惊雷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五里槐伏击战:海属抗战响惊雷
连云港地处中国万里海疆中部、陇海铁路最东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侵华日军早就觊觎连云港这块咽喉要道,1939年3月,日军兵分四路进击连云港地区,3月4日,连云港全境沦陷。
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39年7月8日拂晓,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属地区抗日武装——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他们的精锐、一支不足百人的队伍潜伏在盐河五里槐的河岸灌木中,正准备一场足以撕裂“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伏击。
1939年7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在五里槐打响了沦陷后海属军民抗日第一枪。
第三团副团长张克辛与参谋姜墨卿选定五里槐——盐河、岑池河、涵养河三流交汇处作为战斗地点,百年古槐的阴影成为天然掩体。这里既是日军汽艇南下的必经之路,又便于伏击后迅速转移。49名指战员与30余名地方交通队员混编为3个战斗组,像3把尖刀抵住河岸。当日军巡逻艇拖拽木船驶入50米射程时,姜墨卿一声令下,子弹如暴雨倾泻。敌艇仓皇转向,木船倾覆,落水日伪军成了活靶子。战斗仅持续20分钟,以一人牺牲,两人轻伤的代价换来了胜利。他们的鲜血浸透了五里槐的泥土,浇灌出海属军民抗日的信念之花。
此役虽小,却如惊雷炸响,用铁的事实击溃“日军无敌”的谎言;以速战速决的游击战术,回击“游而不击”的污蔑;揭开海属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序幕,其战术后来衍生出更多“小快灵”战例。
五里槐伏击战旧址
如今,在五里槐战斗遗址,人们立了一块花岗岩纪念碑。当年战士们隐蔽的河岸,现在长满了鲜花,每年七月,这些盛开的花朵都在纪念当年的战斗。
来源:连云港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中共灌云县委党史办公室
- 上一篇:⑧“抗战老人”杨凤鸣
- 下一篇:⑩抗战中横跨苏鲁两省的秘密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