⑪ 南通城乡兴起抗日救亡运动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南通城乡兴起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位于江苏江海交汇处的南通,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春泥社社长俞铭璜
在南通城乡,两个团体尤为活跃,他们就是如皋的春泥社和抗日义勇宣传队。1935年下半年,春泥社成立。俞铭璜担任社长,他们以笔为枪,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投降行径。1936年,革命秘密小组在春泥社成立,以苏北救国会名义编印的《救亡通讯》传遍苏北各地。西安事变后,春泥社社员参与组织学生游行,高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七七事变后,《救亡》《民族解放》等刊物相继诞生。1937年11月,大部分成员北上抗日,但他们留下的革命火种,在南通的土地上继续燃烧。
在抗日宣传活动中牺牲的张聪武烈士
抗日义勇宣传队主要创建者之一:徐惊百
南通城遭受日军空袭后,国民党弃城而逃,百姓四处逃难。徐惊百、邹强等27名进步青年挺身而出,成立了抗日义勇宣传队。他们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一师政治处,实则在中共地下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在南通城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歌咏队教战士们唱抗日歌曲,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军营;编辑出版《军民导报》37期,每期3000多份,传递抗战声音。1938年中秋节,宣传队在如皋小马桥镇宣传时遭日军围困,张聪武、吴功铨英勇牺牲。1941年3月,宣传队解散,但队员们继续奔赴抗日前线。
在海启地区,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行动起来。启东县成立抗日后援委员会,海门中学学生组建抗日青年救国会,海安镇八旬士绅韩国钧带头募捐。
南通城乡的这些抗日救亡活动,尽管还缺乏统一组织和领导,但它却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了南通人民的爱国之歌,展现出他们不屈的民族精神。
来源: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通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上一篇:⑩抗战中横跨苏鲁两省的秘密交通线
- 下一篇:⑫ 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