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淮安曾有一座“都江堰”

2024-05-13    胥照

四川都江堰建堰有2200多年,是当今世界上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和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在距离都江堰1400多公里的“运河之都”江苏淮安,也曾有一座“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体工程构成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体工程构成图

淮安“都江堰”的形成,是因为龟山运河的开凿。隋、唐至北宋初,自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至泗州(今淮安市盱眙县淮河对岸)之间的隋唐大运河,利用220里的淮河天然河道作为运道。这段淮河河槽深阔,急流和风浪导致船毁人亡的事故时常发生。

为了避免淮河河道的风涛之险,减少舟船损失,从北宋雍熙元年(984)到元丰六年(1083)间,北宋自楚州末口到龟山先后开凿了三条首尾相连接的运河,分别是沙河、洪泽新河和龟山运河。这三条运河组成的河道和淮河河道方向基本一致,航程不增加又河水平稳,南来的舟船只需从龟山再行40里淮河即到泗州进入汴河,在淮河中逆行的风险大大减少。龟山运河是三条运河中最西的一段,下游连接洪泽新河,上游到龟山蛇浦接淮河,运河的航行用水,仍取自淮河。《宋史·河渠六》载:“元丰六年(1083)正月戊辰,开龟山运河,二月乙未告成,长五十七里,阔十五丈,深一丈五尺。”

淮安古末口遗址博物馆中宋代沙河、龟山运河至古末口示意图,其中红色标识处为龟山运河

淮安古末口遗址博物馆中宋代沙河、龟山运河至古末口示意图,其中红色标识处为龟山运河

龟山运河取水口与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龟山运河河口在“龟山左勒”。龟山山体不大,位于淮河右岸的淮水之中(今淮河会洪泽湖入湖河段),形似伏在水中的一只巨龟,故名龟山。宋诗人杨万里《题龟山塔前一首》中有“龟山独出压淮流”,说明龟山在淮水中的突出地位。龟山运河建设者充分利用淮河右岸山岗地形和龟山突出在淮水中的地位,巧用龟山做分水墩,合理地分水入运河,起到与都江堰“鱼嘴”相同的作用。这样,运河分水就可以“不置堰闸,船只畅行”。

今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入洪泽湖湖口处

今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入洪泽湖湖口处

苏轼生长在岷江之滨的眉州(距都江堰下游100公里处),曾在游龟山时作《龟山辩才师》:“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新河即指龟山运河,诗人用一个“巧”字,点出运河设计者巧用龟山的科学构思。龟山运河河口依靠龟山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因势利导,实现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确保防洪、灌溉、漕运综合效益的发挥。这与四川都江堰如出一辙,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治水智慧和创造力。

龟山晚钟亭

龟山晚钟亭

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南宋与金对峙,南北交通中断,汴河河道逐渐淤阻湮失,龟山运河逐渐失去价值。元朝开京杭大运河,运河在淮安清口转向北进,不再沿淮河穿越洪泽洼地。龟山运河历经千百年沧桑演变,沦为洪泽湖水域的一部分。淮安的“都江堰”便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作者单位:淮安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