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文:立体的卷轴 星布的瑰宝:苏州门楼字额的文化意涵
门楼,是一种位于门上具有较强装饰功用的建筑。苏州及周边一带,素有建造门楼之传统。钱泳《履园丛话》:“吾乡造屋,大厅前必有门楼,砖上雕刻人马戏文,灵珑剔透。”此外,复有相当数量形式简单的字额,其在以砖为主的材质上刻出文字等内容,安装于室内外,同样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苏州是全国现存门楼字额最多之城市,相比其他地区,最显著的特征即是文字内涵丰富,涉及大量人文信息。这些文字,通常分为正中大字及右侧的年款(何时所写)或寄款(为谁而写)、左侧的落款(由谁书法)。但也有一些仅书大字而无它款;或是题字位置特殊者,如于兜肚(位于字额两侧)上或者上下枋(位于字额上下)上题字的;或者落款内容复杂者,但数量戋戋。还有一些门楼题款位置特别,如东大园吴宅“兰桂联芳”门楼,年款、名款、印章等咸居右侧。
笔者穷十余年之心力,行摄苏州的门楼字额达5000余处,清理恢复特殊时期被涂抹保护的门楼字额100余处,兹试结合大数据分析,对苏州门楼字额的全貌做一些梳理,以冀对后续研究保护有所启发。
图1 苏州现存或有记载的门楼字额数量分年图(倪浩文 绘制)
一、年 代
苏州门楼字额,特别是门楼,通常具有年款。年款形式有年号(含“民国”字样)后加具体数字者,亦有略去年号,径书干支纪年或岁星纪年者。对于后者,相当一部分能结合题写人之生卒年,推算出其产生年代。笔者曾于数年前做过一个分析,得出苏州现存或有记载的门楼字额数量之分年图(图1)。
其中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的区间主要在清代至民国这一段内。从图中可见,苏州门楼字额的产生有几个数量高峰:1785年(乾隆后期)、1876年(光绪初期)、1924年(民国初期)。而结合实际雕刻来看,则又以清初中期达到艺术高峰。
兹须甄别的是,一些明代人题写的旧门楼,如卫道观前礼耕堂潘宅内的“旭丽风和”,经笔者长焦镜头拍摄得知系文徵明“壬子(1492)十月”所题,然究其风格及建宅史,显然乃清中后期所为,当系清人以存字新刻,或新建门楼时使用了从他处移来的旧字额。又如有些近年新修之门楼,换去了旧题的部分内容。如金庭中腰里耕馀堂赵宅,原为乾隆甲申(1764)秋孟李治运所题“贻荆春景”门楼,后修时换去中间四字,改为“恭俭维德”,但仍保留了年款和落款,此类情况在统计时当合并计为一处。
二、字 数
通常,字额以两字为多,而门楼大字以四字为最多,但其他各数亦均有见之。如庙堂巷忠仁祠的门楼中枋、更楼弄某宅字额即雕花草、蝙蝠等,而不雕字。蒋庙前存厚堂潘宅“华萼”门楼尺寸与其他门楼相仿,仅雕两字。三字、五字、六字的门楼字额常见于题写公共建筑名称,如“西书院”“中区小菜场”“北区洋龙公所”等。字数更多者往往出现于后期,形式上也更活泼,如宋仙洲巷横巷滋仁堂冯宅的“花将好而月将圆”字额。
三、内 容
苏州门楼字额的题刻内容极为丰富,除去年款、落款等,按不同文字内容统计,目前可知的题字就有约2000种。根据其题刻内容,常见的可以分为署本名、言环境、明源流、寄愿望、申箴训、抒诗意、记始末七类。
(一)署本名
署本名,即直白地表述建筑的名称、属性,悉用于公共建筑上,如“天后宫”“光裕公所”“席氏支祠”“新安会馆”“黄咸仁字号”。有的虽然门楼本身大字未必直白表述,但在其门楼的垫拱板上,或者上方更高处悬挂的竖书小型砖牌上,另有小字对其内容作以补充。如东汇路外安齐王庙,在“修文货筏”门楼的大字上方,悬“翊圣明王”字牌以明所祀神名,亦示此又名翊圣明王庙。
(二)言环境
言环境,即描述建筑所处的环境。除直白通用的“美哉轮奂”“鸟革翚飞”“堂构聿新”等,还有围绕建筑属性所设计的题词。有些较直白,如灵岩山寺“宝所”“觉林”字额,与其寺庙属性吻合。拙政园的“海棠春坞”,院内栽有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各一株,故题名贴切。有些采用比喻,如肖家巷张宅内井畔的“汲月”字额,点出井泉倒映月亮,汲取井水如同汲取月亮。有些虽直白,却也引用诗文,如金庭堂里心远堂徐宅“涵光挹翠”门楼,语出郭廑《洞江书室》:“遥峰挹翠千重瞑,积水涵光一镜虚。”而此宅背山近湖,以此四字形容,侔色揣称。潘儒巷王氏惇裕义庄,字额署“僾见”“忾闻”,语出《礼记》,大意为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之轸念,恰合义庄轸念先人的功用。还有相当一批门楼字额则较为隐晦。如盛泽济东会馆原为济南府商人所建,“瀛洲”字额,既与山东传说中的仙境暗合,又与被誉为“蓬山旧迹”的济南趵突泉暗合,结合相对的“阆苑”字额置于此处,有借指家乡和喻此处如仙境的多重含义。又如韩家巷居俟堂庞宅(鹤园)内的“松径”“岩扉”字额,语出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喻隐士居处,本用在任何代表隐逸文化的苏州园林中皆可皆不可,然《夜归鹿门歌》中上述二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系描写东汉庞德公在鹿门山隐居之所,而鹤园主人恰为庞国钧,故其自题此二砖额,又多了一层蹈躅祖先、自比庞德公的意味。
(三)明源流
明源流,即表明家族的郡望、迁出地、祖上名人。如“望出绩溪”“棠樾世泽”“瓜泾世业”,说明祖上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县、歙县棠樾村、吴江瓜泾港。涉及祖上名人的,有的较为直白,如“万青遗泽”,即提到修纂《大治袁氏宗谱》的祖先袁万青。有的喜借用祖上名人作品,如从“八咏流芳”门楼,可知为沈氏家族纪念创作《八咏诗》的祖先沈约而立。从“玉篇馀韵”门楼,可知为顾氏家族纪念创作《玉篇》(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的祖先顾野王而立。有的喜借用祖上名人事迹,如从“垂钓家风”门楼,可知为严氏家族纪念不慕高爵丰禄隐居富春江垂钓的祖先严子陵而立。从“立雪流徽”门楼,可知为程氏家族纪念游酢、杨时为之程门立雪的祖先程颢而立。还有的宅内,甚至一连多个门楼都围绕一位祖先而立,如宫弄世德堂周宅内的“濂溪世泽”“香远益清”“世德清芬”门楼,佥为周氏家族纪念祖先、理学大家、撰写《爱莲说》的濂溪先生周敦颐而立。
(四)寄愿望
寄愿望,即以吉祥的语言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是针对粗泛的幸福而言,这类题字数量极众,如“紫气东来”“俾尔戬穀”,个中又以带“福”字者为最,仅首字为“福”的门楼字额就有二十多种。而一些照壁上,会单独嵌竖书的“鸿禧”字额。一些楼厅前的高墙上,会单独嵌菱形放置的“福”字砖额。按祝祷、受福对象的不同,这类的祝语还可细分。譬若长辈对子孙祝福的,如“介尔景福”。子孙自我祝福的,如“以介繁祉”。长辈与子孙兼而祝福的,如“康强逢吉”(《尚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有的是针对具象的某一种幸福而言的,如求多子,则题“瓜瓞绵绵”;求多寿,则题“海屋添筹”;求多才,则题“腾蛟起凤”;求富有,则题“连城”“合浦”;求显扬,则题“增荣益誉”。还有针对大环境而言的,如“逢时阳遂”“国泰民安”“帝道遐昌”。有的祝语,表面未见祝愿,如“川之方至”,语出《诗经·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以比喻之手法形容福气如同流水突然而来。又好比题字中常见的“芝兰玉树”,变体多达四十余种,诸如“桂馥兰芬”“兰桂腾芳”“兰玉长春”“玉树盈阶”“玉韵兰香”“芝田毓秀”等,其中的兰桂既是高洁的象征,如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同时又皆暗合谢安问侄、窦钧子荣的典故。按,东晋宰相谢安问诸子侄为何不喜过问政事,却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当官,谢玄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世说新语·言语》)又,五代窦钧五子俱荣,被比作五棵桂树。后遂以兰玉、兰桂等喻子孙仕途畅达。
(五)申箴训
申箴训,指借题字来劝诫自己或亲人遵循一定的处世之道。有的较为宏观,如从恪遵法则入手的“钦崇天道”,从情操高尚入手的“明德惟馨”,从严于律己入手的“悬规植矩”,从养气平顺入手的“养和以泰”。也有较为具体针对某一价值观的,如“为善最乐”“惟俭为宝”“湖海襟怀”“修己以敬”。有的具有较强的职业属性,如常在商人家中见到“业广惟勤”门楼,常在儒生家中见到“诗礼传家”门楼,农村内则有词关耕作的“服我先畴”门楼。有的具有较强的辈分属性,如希望后辈不忘继承光大前辈传统,多题“绳其祖武”“箕裘永绍”“克光前烈”。希望兄弟间和睦融洽,喜题“棣萼联辉”“式好无犹”“伯歌季舞”。有的具有较强的性别属性,如在女眷居住的楼厅前题“芳萱昭丽”“外言不入”。有的则综合了古代家族伦理道德修养的要求,如“出孝入弟”“慈孝友恭”“敦宗睦族”“彝伦攸叙”。
(六)抒诗意
抒诗意,即指通过较为诗情画意的语言,体现宅主的文人情怀与心境,如“琴尊闲作”“听枫读画”“漱石枕流”“心远地偏”。此外,在园林中,也不乏这样的题字。如留园的“东山丝竹”,即借用东晋谢安携带乐器在会稽东山隐居之典故,点出了此处园林的隐逸本质、相邻厅堂演奏丝竹的功用,以及主人追慕先贤的志趣。
(七)记始末
记始末,即对建筑的营造等情况予以记述,这种类型较少,且皆为主人自识。如东山张巷纯德堂朱宅“勤俭忍和”门楼(图2),其前后款犹长,细述建屋及选题“勤俭忍和”四字之原委:“旃蒙单阏且月,历平居旁得颓屋数椽,隙地盈晦。乙卯岁,不自量力,辄鸠工庇材。虽为裕后计,而实承先之志。曩凛庭训,昕夕勖此四字,僾见忾闻,言犹在耳。今颜门额以志弗谖,曷感自诩为创造哉?竹芗自识。”又如东山朱巷景庆堂叶宅“堂构重新”门楼,其两侧兜肚书“是堂成于康熙辛亥,我太高祖羲亭公创建也。至咸丰丁巳西舍不戒于火,厅事毁焉。潢悯先业之不振也,于光绪丁丑创议重建,凡子姓有分内楼者,皆忻然集佽,克蒇厥事。谨志颠末,庶几后人之毋忘堂构云。基潢谨识”。
图2 东山张巷纯德堂朱宅的“勤俭忍和”门楼(倪浩文 摄)
四、人物研究
苏州作为文化重镇、书法之乡,涌现了大批文人墨客。这些人物的纸质书法,往往因岁月淘洗,留存有限;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未必尽皆清晰。因此比纸质文献更便于长久保存的门楼字额,无形中为人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举隅如下。
(一)人物关系
通观苏州门楼字额,有一个地域性问题,即书家与宅主生活区域的远近、关系的亲疏。
最亲者,莫若自题。如干将西路颐寿堂任宅中任道镕自题“棣萼联辉”门楼,悬桥巷桂荫堂洪宅中洪钧自题“凝芳毓秀”门楼,温家岸邻雅堂范宅中范烟桥自题“文正世家”门楼。
甚亲者,莫若血缘之亲。如金庭旸坞秦氏宗祠的“家学渊源”门楼,据落款可知为秦氏二十七世孙秦鑅所书。又如薛家湾孙宅“兰辉玉映”门楼,系孙岳颁外甥程枚吉所题,史称其“书法酷似其舅家”(《虎阜志》),而此孙宅极有可能为孙岳颁家族宅。
密亲者,莫若近邻之亲。如苏绣里苏宅“眉山世泽”为杨念棨所题,据考杨念棨即住西花桥巷,与苏绣里投石之遥。又如窑弄种德堂李宅门楼为许樾所题,据考许樾即住相邻之山塘街,且为山塘下塘市民公社首届社长。这种乡邻题写的门楼字额,在某些地区还有数量上密集的特点。如金庭东村,就有大量马琪所题的门楼字额。
还有职属之亲。如留园中“古木交柯”字额即是留园总管郑恩照为东翁盛宣怀所题。
此外,得益于吴门书派涌现出的大量书家,如文徵明、唐寅等,其书法即使在明代没有广泛运用到门楼字额上,但清代以来,踵武前贤者比比皆是,有明圣手的书法也被重视与珍爱,一些古宅中便重新将他们的字运用起来,包括裒聚旧字来制作门楼字额。另一方面,鉴于财力与人脉,宅主也热衷延请著名的书法家来为门楼字额题字。如西百花巷养闲草堂潘宅,曾属“贵潘”家族,宅内原有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书题的“惇大成裕”门楼。又如高师巷庆馀堂许宅内有同为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翁方纲所题行书的“居德斯颐”门楼,另有封疆大吏、经学名家阮元所题隶书的“俭德传家”门楼。
正是依托这些人脉,大量名不甚著或者作品传世有限的当地书家因为门楼字额而使书法作品得以保存。
图3 金庭至德堂吴宅“三让遗风”门楼,落款和印章分属不同的人。(倪浩文 摄)
(二)科举兴家
苏州崇文重教,在科举上领先全国。从现存门楼字额的作者来看,诸生以上的,就占有相当比例。题字者中,进士者超120人,榜眼者有7人,探花者有14人。而作为状元之城,苏州共涌现过50余名状元,加之其他地区亦有文魁在苏州留下翰墨,故经分析,已知为苏州门楼字额题字之状元,可达25人之多。按姓名拼音排序如下:毕沅、蔡升元、蔡以台、陈初哲、顾皋、韩菼、洪钧、黄轩、陆润庠、潘世恩、彭定求、彭启丰、钱棨、钱维城、秦大成、石韫玉、王世琛、王寿彭、文震孟、翁同龢、吴廷琛、吴信中、吴钟骏、于敏中、张书勋、张之万。其中有的人还连中双元或三元,甚至六元,如蔡以台为乾隆会元、状元,钱棨则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名列第一。另有彭定求、彭启丰祖孙状元等佳话。
除上述状元外,在东北街许乃钊故居,笔者还见到了两处署名“张书勋”的门楼。张为乾隆间状元,苏州人,官至右中允。然此两处大字题刻并非原构,系今人修缮时保留旧刻落款并据原大字重书的混搭门楼,姑录备考。
有的古宅中,甚至保留有多位状元的题字。如颜家巷松心堂缪宅中便有黄轩题写的“存仁可厚”门楼和陆润庠题写的“恭俭维德”门楼,而其宅主,则是榜眼缪曰藻。加上宅主之父缪彤亦是状元,此宅竟然和三位状元、一位榜眼有着渊源。如此文潮澎湃,即便称此宅是苏州状元之城的第一标杆,也绝非溢美。
纵观苏州状元的门楼字额,时间跨明清两代,不仅包含了真草隶篆各种书体,且题写内容亦涉及修身处世、迪吉迎祥、景致描摹、园名题翰等各个方面。它们既是墙头上固化的书法,不可移动的文物,也是老宅内有趣的意味,世代相传的家箴。多少代人便是每日看着这砖上的文字长大,继而教给他的子孙认读。几多深宅,几多名彦。如康熙状元蔡升元题字的中和堂汪氏家族,就走出过儒绅汪虞炳(儒绅)、汪留(儒绅)、汪翼铭(儒绅)、汪增礽(河南兰封知县)、汪麟昌(安徽太平府知府)、汪景纯(浙江乌镇同知)、汪朝棨(进士、御史)、汪朝模(郎中)、汪廷枏(举人)、汪毓煊(举人)、汪增祚(举人)等一众人杰。或也可以这样说,状元们留给老宅的,不仅仅是那砖上的字,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缘于这些影响,苏州才走出了越来越多的状元。
(三)帝王职官
除了名扬科场的,还有大量在古代和近代官场上位高权重者甚至帝王,为苏州门楼字额留下笔墨。如康熙帝为金庭徐巷徐氏宗祠留下“泽堪启后”的题字。其中仅尚书题字者就有26人,远至明代的董其昌,近至民国张勋复辟时被任为法部、学部尚书的劳乃宣。其中不乏有政声者,如吏兵二部尚书嵇曾筠之子嵇璜,历任吏部右侍郎、江南副总河、礼部尚书等,在治理河道方面功勋卓著,并著有《治河年谱》。此外,如李鸿章、康有为等近代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都曾经题写过苏州的门楼字额。
(四)人物生平
苏州历史上的一些人物,现存的生平记载极其有限。通过研究门楼字额,可以补充大量未知信息。如艺圃内有“经纶化育”门楼,落款为“庆堂郭丰,时年七十有三”,钤“郭治丰印”;又有“刚健中正”门楼,落款“吴县郭治丰,时年七十有三”,钤“郭治丰印”“庆堂”二章。此二门楼的年款均为“道光癸卯(1843)夏日谷旦”。古籍上关于郭治丰的记载仅限于其为诸生,通过以上门楼可知,郭治丰,一名郭丰,其号庆堂,生于1771年,吴县人,庶几大大补充了人物的基本信息。类似这样,凭借门楼字额补苴人物字号、获知其生卒年或所处大致年代的情况,不胜枚举。
由于题字者众多,还出现了同名者。如光福花园弄某宅“耕读传家”门楼为状元吴信中之父、曾任彰德府知府的吴云所题,而木渎山塘街虹饮山房“俾寿而康”门楼,则为苏州知府、听枫园主人吴云所题。
(五)人物性格
通过门楼的内容,还可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借此管窥人物的性格做派。
如包衙前唐宅与桃花坞大街吴宅的门楼,皆为陈兆熊所题,不仅内容(“保世滋大”,庚子七月,陈兆熊)完全一致,且书法风格也殆无二致,颇足玩味,可称“一稿多投”的门楼。更奇者有金庭东河和顺堂徐宅与金庭植里芝呈堂金宅两处的“永绥吉劭”门楼,前者署“乾隆丙申嘉平月”“砚耕(徐)柱书”,后者署“乾隆丁酉岁(1777)春日”“西庄王鸣盛(书)”,然细查其所题大字,书法竟然如出一纸,内中缘由,洵费猜解。
又如戈家弄知理堂朱宅的“藜流照辉”门楼,所题四字看似借用了燃藜读经之典故(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实则题字者刘文玠将其姓刘(谐音“流”),其字“照藜”,巧嵌于门楼内,亦可称为“夹带私货”之门楼。
图4 作者在清理恢复门楼(张解颐 摄)
(六)未解之谜
除了借题刻上已知的信息丰富多学科研究外,门楼字额本身还有一些未解之谜等待破解。
如金庭至德堂吴宅,“三让遗风”门楼落款为“岳阳费雍泰题”,钤盖的却是“顾天峻印”“畇寅一字裕绲”两方他人的印章(图3)。官太尉桥仁德堂袁宅“克勤克俭”门楼落款分别为陆文炳和王汝骧,且都钤有印章。金庭东村维善堂徐宅“兰芬桂馥”门楼无落款,分别钤“程得桂印”“程氏树芳”二印。
又如曹胡徐巷朱宅的“承启有□”门楼,年款为“光绪辛卯秋日”,并钤“诗坛耆硕”启首印,落款为“沈德潜书”,钤“沈德潜印”“归愚”二章。然被乾隆帝赐“诗坛耆硕”匾额、号归愚的沈德潜,卒于1769年,而门楼年款却为1891年。如在沈卒后借用其字,则年款六字又为何人所书?
再如一些门楼,虽然钤有印章,然印文寻常,且不具名,使得很难考证出题字者的姓名。如仓街一经堂张宅“太和翔洽”门楼,仅有“草琴云堂”“文古”二印,致题者较难考信。
五、宅史研究
(一)建宅时间
大量民居或公共建筑,其建造年代未必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为民居修建而立碑者更是寥寥。故通过门楼字额研究,可以有效破解建造年代的谜题,甚至还可反哺其他相关研究。
如金庭敬修堂徐宅,现存四座门楼(其中一处为双面门楼)及一处字额,皆有年款。“世德作求”门楼年款为“乾隆辛未(1751)嘉平上浣”,“列缋连云”门楼年款为“乾隆壬申(1752)如月之吉”,“堂构维新”字额年款为“乾隆壬申春日”,“美哉轮奂”门楼年款为“乾隆壬申仲春”,“功崇业广”门楼年款为“乾隆癸酉(1753)夏日”。据此可知,此宅大致的建造时间为1751年至1753年。部分文章称此为儒商徐联习宅,亦有文称此为徐联习之子徐伦滋宅。据《东园徐氏宗谱》中所录翁方纲撰《徐东村处士传》记载,徐联习为乾隆十八年(1753)十月四日卒,卒前寒暑不辍三年,皆专注于修葺徐氏宗祠,临终尚泣告子孙“宗祠草创甫就,而祀事为重”。以此观之,在卒前的三年里,敬修堂的建造工作应主要由其子承担,且建筑全部完工后,徐联习旋卒。故称此宅为徐伦滋宅更符合实际。
又如金庭元山仁德堂陈宅“勤德之基”门楼,不仅上款写明“同治拾叁年(1874)春三月吉造”,下款还写有“仁德堂”三字,如此则一宅具体建设时间、堂名等信息俱全矣。
(二)宅主信息
有的建筑,由于过于久远,宅主信息不详或有误,而门楼上的题刻正可作为信史补苴空白。如同里寿山堂,今为朱宅,方志等记载皆言为朱念萱、朱知稼兄弟之祖传房产。宅中有“太岳遗徽”“人伦月旦”二门楼。按,太岳遗徽,指祖先许吕(字太岳)留下的美德。人伦月旦,典出“月旦评”。原指东汉许劭兄弟主持的,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评论常在每月初一发表。后世遂以“月旦”借指对人物进行品评。此二门楼的题刻皆与许氏有关。因此,最初题字者断不可能为朱氏所题,而是借用许氏祖先之典故,揭橥源流,平添风雅。经查,“太岳遗徽”门楼之题字者费元衡为康乾间吴江人,“人伦月旦”门楼之题字者沈良友系乾隆间吴江人,由此推测,此宅至少在乾隆间尚为许氏所有,后乃归于朱氏。
有的建筑上带有寄款,写明了题赠对象,从中亦可间接了解到宅主姓名。如东山杨湾晋锡堂朱宅“星云洽颂”门楼,年款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仲夏谷旦”,落款为“莱峰三叔父大人命题,侄茂鸿书”,钤“朱茂鸿印”“晋皋”二章,由此可知此宅系1847年时所建,宅主为朱莱峰。
还有的门楼,为宅主自署,故由此也可知一些宅主的名讳、字号等信息。如猪行河头慎馀堂诸宅“和气致祥”门楼,据后人所言为其祖诸焕章建宅时所题,由此弄清了此宅创建者即诸焕章。
(三)宅中史实
有的古宅或公共建筑,从门楼字额上的信息可知一些没世无闻的历史。如天官坊嘉寿堂陆宅内的“忠慎象贤”门楼,上部夹樘板内有“玉音”二字。玉音,古代常用以尊称帝王之言语,故习于敕建牌坊的定盘枋上见有“玉音”二字的石碑。据此可知,该门楼上四字当出自御赐。类似的有陆润庠故居内之“福禄光明”门楼,虽系自题,中间却钤“御赐”之印,并署“润庠敬题”,殊为罕见。
有的门楼字额上,用浓缩的语言记录了宅内较为具体的事件。如黎里闻诗堂殷宅内的“赠砚恩深”门楼,即用短短四字表达了宅主、道光传胪殷寿彭与进士殷寿臻不忘乳母赠送砚台之恩情。
还有的门楼字额上,记录了建筑的重建情况。如小曹家巷“永福禅院”字额,年款为“道光己酉(1825)年桃月立”,落款为“持住越凡重建,夏廷桂书”。又如莫邪路伽蓝寺“不二法门”字额,年款为“光绪壬午年(1882)仲秋谷旦”,落款为“善道、法徒修觉募化重建”。以上二处寺院的重建情况,不见于旧史,故字额上内容,正可反映出寺庙修建的时间和参与者。
由于门楼中枋题字有限,有的门楼转而将复杂的内容刻在下枋上。如葛百户巷崇德堂俞宅门楼,其下枋两侧分别题刻“惟孝悌乃可传家,兄弟休戚相关,则外侮何由而入,舍书诗无”“以遗后,子孙见闻只此即中才,不致为非。此王文成公联语也。先人尝以勖余,兹录而颜之,以当座右,俾儿孙辈出入诵之,世守先人之遗训云,尔勉之。娱庵氏亮识并书”。结合门外的“崇德堂俞”界碑,以及《苏州士绅》等文献,可知此宅宅主即俞亮,系光绪间苏州府学廪生,后为优贡,曾任湘城镇议员。
有的门楼字额虽本身未记载建筑修缮的颠末,但亦可从侧面反映出一部分当时的情况。如“还我农民”门楼,系土改时东山湖湾乡农会为纪念接管学校而制作。又如西园戒幢律寺,在光绪十八年(1892)由浙江按察使、留园园主盛康与吴郡士绅同倡修复,并请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负责重建。而今日在寺内,可见到大量和盛康家族相关的题字,如“西园一角”“广仁放生园池”为盛康之子盛宣怀所题,“东震三千”“选佛道场”“妙庄严地”分别由盛宣怀四子盛恩颐、五子盛重颐、七子盛昇颐所题。
除以上研究方向外,鉴于海量的苏州门楼字额图片文本信息,可以做一些大数据分析。如现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苏州门楼字额中,题字者最多的是陆润庠(苏州人,同治十三年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弼德院院长、内阁顾问大臣),共28处;题字最多的门楼位于昆山陆家的杨宅,除了常见的中枋四字题刻外,上枋另有潘世恩所录白居易《池上篇》,左右兜肚还有闻诗题写的四字韵文,加上前后各处的年款、落款,此门楼总计字数达246字。这里囿于篇幅,大数据其他分析以及苏州门楼字额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容另文再叙。
近几年来,笔者及其同好,通过征得宅主、住户同意,清理恢复了苏州大市内百余处被涂抹的门楼字额(图4),使尘封的历史遗迹重见天日,借此也纠正了如悬桥巷钱宅门楼为陆润庠所题(实则为姚洪淦题)等文献记载中的错误。同时通过提供旧影,俾南石子街竹山堂潘宅中“荫槐旋马”门楼得以复建。在数十年的寻访、拍摄、资料收集中,有的老宅常年空关,为能入内拍摄,笔者或留条沟通,或多方打听,或反复前往,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为了释读被破坏的文字,去除凿痕干扰,更是殚精竭虑。此外,通过国内外旧电影镜头、老照片、住户口述资料等,补充了一些资料。但是也应看到,苏州门楼字额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谨愿以此文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门楼字额的保护和研究中来。
(作者简介:倪浩文,苏州大学出版社副编审,苏州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栏目编辑:计欣然
- 上一篇:章国荣:东台海滨方言文化初探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