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天生桥:朱元璋敕建的奇观

2025-09-11    

在溧水,一座由巨石天然生成的桥梁已静卧六百余年。它亲历过万人开河的壮烈,也见证了明代漕运的鼎盛;它曾因功能消退而沉寂,如今却又因音乐节奏而重焕新生。这里,就是被誉为“江南小三峡”的天生桥景区,一个正在书写“文化+旅游+音乐”新传奇的地标。


IMG_256


 天生桥 

十年开凿,智慧结晶


  据明万历《溧水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为解决苏浙漕运难题,下令开凿一条连接秦淮河与石臼湖的人工运河。数万工匠在溧水胭脂岗上“焚石凿河”,用铁钎凿缝、火烧水激的原始方法,耗时十年,硬生生在石岗上劈出一条7.5公里长的河道。两岸岩石因氧化呈紫红色,宛如胭脂,故得名“胭脂河”。


IMG_258

  

开凿过程中,工匠们遇到一块横亘河道的巨石,决定保留巨石为桥,仅在下部凿出十余丈孔洞供船只通行。相传原有南北二桥,南桥于嘉靖七年(1528年)春崩毁,现仅存北桥,桥长34米,宽8至9米,桥顶石厚8.9米,成为横跨两岸的天然桥梁。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桥”。桥面距水面35米,形成了“长虹卧波”的天然奇观。

漕运咽喉,文旅明珠


  胭脂河通航后,成为明代重要的漕运通道,苏浙的粮船可经此直达南京。1966年,溧水启动胭脂河全线整浚工程,历时4年恢复通航功能,在天生桥南首新建套闸,并对天生桥进行了科学维修与加固,使其成为县级文保单位,得到了妥善保护。目前,天生桥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IMG_260

  随着时代变迁,胭脂河漕运功能逐渐消退。2017年起,溧水区启动天生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将人文与生态资源有机融合,围绕“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音乐”等方面,对景区景观、服务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


  新建的天生桥博物馆用全息投影重现“焚石凿河”场景;爱情海花田四季绽放着不同花卉;改造后的游船码头,数十艘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长虹卧波”之间……如今,这里不仅有天生桥、胭脂河的壮丽风光,还新增了不少现代文旅项目,成为集历史、自然、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IMG_261


音乐赋能,古桥“出圈”


  作为南京本地最早的原创品牌大型户外音乐节、最受网络关注度的千万级流量品牌——咪豆音乐节,从2017年起就开始在天生桥景区举办。谁能想到,这个起初只有几千人参加的小型活动,如今已成为吸引超8万乐迷奔赴的华东地区顶级音乐盛会。


IMG_263

  

每年“五一”与国庆假期,数万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600年的青山绿水与厚重历史环绕中,随着音乐的节拍释放激情。今年“五一”期间的第13届咪豆音乐节,咪豆话题登顶同城热搜第一,阅读量达5亿。


  今年10月1日至2日,第14届咪豆音乐节将继续在天生桥景区的“天生音乐谷”鸣锣开唱,延续其“音乐+自然”的独特魅力。源源不断的活力注入,将持续拉动本地消费,让溧水文化名片在全国越发响亮。


IMG_264


从朱元璋的漕运大计

到今日乐迷的狂欢胜地

这座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石桥

正以“Z世代”的全新模式

续写着新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