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方志南京 | 穿过百年光阴的那座门楼

2025-11-19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历经六百余载风雨,从明清官衙、太平天国王府,到民国政权中枢,其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而作为这部史书“扉页”的门楼,从清代辕门到“天朝”牌坊,再到镌刻“总统府”三字的近代门楼,它的每一次“变脸”都见证了历史的潮起潮落。


IMG_256


01

两江总督署大门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地点是清两江总督署,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及秘书处等部门也设于督署内,两江总督署大门也就成为临时大总统府的大门。其位置是清朝初建总督署时大门的位置,也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的真神荣光门的位置。


1864年,以湘军为首的清军攻占天京(南京)后,纵火焚毁了天朝宫殿建筑。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奏请清政府拨款,于1870年在太平天国天王府的基础上开工重建督署。


 

IMG_258

▲清两江总督署大门


重建后,依旧按照清朝规制,总督署大门前有照壁及一对石狮,并设有东、西辕门及卫门,门前设有石阶。建好的两江总督署大门为方形,现已无存,从照片上看,大门是与大堂、二堂协调的中式建筑,飞檐翘角,七开间,硬山顶,东、西两侧附有照墙。此大门曾被认为存至1929年10月,在总统府门楼开工时被拆除,其实在北洋初期,已被改造成一座西式门楼。


IMG_259

 

两江总督署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是大门、仪门、大堂、二堂等。大堂、二堂自1870年曾国藩重修督署后保存完好至今。大堂由月台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前宽25米,后宽32米,总进深18.5米,主脊高约11米,面积604.39平方米;二堂进深12米,面积460.35平方米。大堂、二堂均为七开间,屋顶均为中式硬山顶。


02

北洋政府时期的西式门楼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并于4月3日离开南京。此后的数年间,这里的主事者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孙中山离任后,这里成为黄兴的“留守府”;6月14日,这里又成为程德全的江苏都督府;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7月15日,黄兴在此设立讨袁司令部,28日败离南京,同时江苏代理都督章梓等将领也离开南京;8月8日,讨袁军何海鸣率部攻占都督府,只是昙花一现;9月1日,张勋入城占领都督府,出任江苏都督;1913年12月,冯国璋在此任江苏都督,后改省级军事长官为“将军”,都督府改称为将军府。

 

IMG_261

▲1913年左右江苏都督府


就在这段时间里,原两江总督署大门前新建了一座“都督府”大门。这是一座西式门楼,横档饰为三层,下层为正门,因上部呈圆形,故又可称圆门。中层有“都督府”横匾,上层嵌有西式大钟。顶部中间有铁制护栏。


关于这座门楼的具体建造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清江苏巡抚程德全任江苏都督时所建;另一说是冯国璋接任江苏都督,因其思想较为新派,遂采用西式风格改建官衙大门而来。


1916年7月,江苏将军改称督军,将军府改称督军署;10月,冯国璋当选副总统,仍兼江苏督军,督军署成为副总统府;1917年8月,冯国璋北上就任代理大总统,江西督军李纯调任江苏督军,这里再次成为督军署。

 

IMG_262

▲李纯出殡时的督军署大门


1920年10月12日,江苏督军李纯在督军署内去世,当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督军署门楼正中饰置有松柏等,上方的钟表清晰可见,横匾上有多个字,只有“大”字能确定。


1920年10月,齐燮元接任督军。此后,由于军阀混战,这里先后成为苏皖宣抚使卢永祥的宣抚使署、江苏督办杨宇霆的督办公署、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等。北洋时期,军阀混战,都督府、将军府、督军署、宣抚使署等名称更替频繁。直至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入南京,北洋军阀15年的混乱统治终告结束。


03

国民政府初期的门楼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拟定政府机构设在两江总督署、都督府等原址。6月6日,南京被定为特别市。首任市长刘纪文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开辟国民政府前东段一小段马路(时名狮子巷,后定名为国府路),以便政府汽车出行。但计划尚未实施,桂系倒蒋,蒋介石被迫下野,刘纪文只做了两个月的南京市市长,便随蒋辞职而去。1928年蒋介石复职。7月,刘纪文再次出任市长,此时恰逢国民政府拟筹备孙中山奉安大典,刘纪文提出“修筑迎榇大道”的建议,并很快得到批准。刘亲自担任“首都道路工程处”处长。国府路改造终于同步启动,至次年完成并向西延伸至碑亭巷。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初期,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也影响到国府路的拓宽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北洋时期的西式门楼沿用至1929年,只是匾额上的字改为“国民政府”。

 

IMG_264

▲西式门楼沿用至民国政府时期,1929年拆除


1929年7月,按《中华民国首都计划》改扩建国民政府所在地建筑,原两江总督署的围墙、隔墙、圆门、二门、东西辕门等被拆除,并扩大圆门原址,重建门楼。10月10日,国民政府新门楼开工,12月20日竣工。新门楼高14米、东西宽26.8米,南北进深5.5米,正门为砖砌结构,水泥饰面,迎面为三拱券门洞,内设铜制镂空雕花大门三扇,楼面塑有8根圆柱浮雕,整体建筑为西方古典柱式巴洛克风格。而原两江总督署门前石狮,历经坎坷后幸存了下来。

 

IMG_265

▲1929年12月20日竣工的国民政府门楼


这座穿越百年沧桑岁月的门楼,虽无宫殿之隆盛,但它每一次易容都是时代的烙印,每一道痕迹都是一段沉默的史诗。今日,它洗尽铅华,静立于长江路292号,站在其下,或许我们能感受到那段风云跌宕的岁月带来的启示。


(节选自《南京史志》2023年第四期《总统府门楼前身考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