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常州史志 | 为什么一座山能三上《人民日报》?伍员山的传奇,远不止伍子胥

2025-11-19    

伍员山,是苏浙皖三省边界的一座名山,系天目山余脉,也是江苏溧阳与安徽广德之间的一座分界山。明嘉靖《建平县志·山川》载:“护形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峙伍牙之右,俗传伍员奔吴藏形于此山中,云气护之,故名。”千百年来,它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引得许多人慕名前往,寻找伍员的遗迹。


千钧一发带来山名由来


伍员山海拔440.6米,山体呈三角形锥体,西南方向与另一稍矮的山峰“护形山”相连。公元前500年,春秋末期列强争雄之际。楚平王轻信谗言,冤杀了伍子胥(名员)父、兄。颇有心计的伍子胥,在危急中被迫离楚奔吴。


IMG_258


这是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前有关防把守,严加盘问;后有官兵追捕,难以摆脱。伍子胥一路昼伏夜行,闯过昭关,来到溧阳的南山地区时,被迎面的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跳下马来,使用全力,拉着马尾巴,连人带马,倒着登上了山头,留下反方向的足迹。


突然,伍子胥发现一阵官兵从远处追来,他顾不上拴马,就从山上拾起一块石头,决计砸牙毁容,不让追兵认出自己的真相。在这千钧一发之间,土地菩萨保护了他,把他引进破庙中隐蔽起来。


一群追兵气急败坏地登上了山顶,向四周张望,不见一个人影。走进庙门,只见庙内破败不堪,供桌上蒙着厚尘,神龛边挂满蛛网。突然他们发现庙门外留有马蹄印,而这马蹄又分明从山上奔下山去的。追兵们喜出望外,一窝蜂地从来的方向奔下山去……。伍子胥听到庙门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才从神龛后走了出来。一看,追兵已无踪无影,但他的那匹马也不知去向。他只得暗暗叫苦,拖着疲惫的双腿,走下山去,继续踏上奔吴之路。惊心动魄的场面过去了。四周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然而,伍子胥途经此地的种种传说,却为这座大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从而使它获得了“伍员山”“伍牙山”“护牙山”等美称。


IMG_259


无限风光登山在险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伍员山因历史传奇人物伍子胥而闻名遐迩。初秋时节,登高望远,草木欣然,青翠欲滴。伍员山海拔虽不足千米,但地势陡峭,登山颇费力气。


IMG_261


登登停停,停在石阶上休息,两旁青松挺拔,竹林幽深,山花时现,有阳光透过树缝,洒下斑驳光影。山风吹来,树枝摇曳,光影也随之晃动,剪纸画般灵动。鸟儿在林间鸣啼跳跃,又是一幅动态山水画。靠于路旁树干休息,抬头仰望山顶,山路十八弯,前方山路漫漫。


当地村民还在山下建造过一座伍相国祠,清代溧阳诗人彭光斗前往瞻仰凭吊时,还特作《伍牙山伍相祠》五律一首:

地连吴楚界,山记伍员临。草木英雄气,干戈忠孝心。梵灯摇纛影,收笛和箫声…


岁月匆匆。距彭光斗作诗的时代,又200多年过去了。伍员山下那座伍相国祠早已消失,梵灯、纛影、收笛也无处寻觅,代之而起的是满山遍野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95%,松、杉、竹等材林,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羊、野猪、獾。


IMG_262


无限风光在险峰。在陡峭处弯腰缓步而上,平缓处加快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山上登。登上伍员山巅,宛若进入了仙境,白云从头上、身边飘过,周围一片氤氲,使人大有腾云驾雾之感而飘飘然了。在顶峰西面有一块十几亩面积的地方,数千年来草木不生,传说伍子胥屯兵此山时的兵器库在此。山北麓有一块凸起的巨石,上面有一只大脚印,说是伍子胥奔吴时脚踏此石上马踩下的脚印,后人称为“上马石”。当阳光穿过云层,天空一碧如洗时,极目四望,苏皖边区的山乡景色,尽收眼底。那迤逦的青山,翠绿的田野,狭长的乡路,闪光的塘面,以及星星点点的村落,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巨大画卷,展示在面前。


“山这边山那边”三上《人民日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瞭望台上,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山上有座椅、秋千等,供游人休闲,地面平坦,修葺一新。此时,不禁心潮起伏,芸芸众生融于自然,对自然也油然而生敬畏与珍惜。


IMG_264


山水相依,无水山不立,无山水不秀。山这边山那边的故事又浮上心头。伍员山是安徽下吴村与江苏洑家村的分界山,山这边的天目湖在山下静静流淌,与山那边的伍员山心心相系,依依相望,山水相映成景。下吴村在伍员山南面,罗市是下吴村的一个村民组,已有上千年历史。古老的罗市,原名箩村,源于当时村里编制罗筛人家。后成了繁华集市,易名箩市。后因倡导简体字,改名罗市。红黄蓝三色彩虹“村村通”柏油路,上接溧阳一号公路,下连罗市,也是通往伍员山之路。


三十年前,山这边山那边的故事前后三次上《人民日报》,引起热议。山那边广德下吴村与山这边溧阳洑家村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相互借鉴学习,共同致富的美好往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这边山那边的村民……


山那边的人输出富余劳动力,去山这边打工;而越来越多的山这边的企业到山那边投资,共谋发展,双向奔赴、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