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云台山洞的记忆

2024-08-23    王跃

宋朝大诗人苏轼诗中的“郁郁苍梧海上山”,就是指现在连云港的云台山。

云台山是一个山系的总名称,它是由5条山系组成。这里所说的云台山洞建在其中的一个山系北云台山。在云台山的5大山系中,只有北云台山紧紧依偎着大海,这里也是连云港港口所在地。

北云台山是云台山的一条重要分支,有4座山体56座山头组成。其中有一个叫桅尖山山脊,又称孙家山。孙家山山脊由庙岭、梅岭、大桅尖、二桅尖、三桅尖、马腰山、东岭七座山头组成。庙岭山只是孙家山的一座山头。

1932年9月开凿的云台山洞,具体位置是在孙家山庙岭山下。因此当地人把云台山洞称作孙家山隧道,它是陇海铁路的1号隧道。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0af813dc3e8c4e76a34642b90dd67bd5.jpg

庙岭山是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呈西北至东南走势,因为山上有祇圆寺而得名。庙岭山北面山体临海,有著名的古钓台,“钓台夜月”曾是云台山著名的三十六景之一;山体南坡,有石砌的台阶,通山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建筑,是一排坐东朝西的红瓦房,大约有五六间。在红瓦房的北边,有一幢全石砌成的两层小楼,是港务局电台,那里有人上班。

这些建筑都掩映在松树林中,当时庙岭山植被非常茂密,尤其是南坡,光照足,因为松树多,四季常绿,哪怕是冬天,整个小山也是浇了油似的,郁郁葱葱,富有生机。

云台山洞就在庙岭山体下,呈东西走向。

当年从连云古镇到海州,或从海州到连云古镇,乘坐火车云台山洞是必经之地。

后来因连云港港口发展的需要,决定在庙岭山位置建深水码头,庙岭山在一次次开山填海中,越来越小。

2010年,连云港铁路电气化改造时,因云台山洞过于矮小,无法架设接触网,被炸开。至此长295.4米,于1932年9月自两端开工,1933年10月铺轨通车的云台山洞,结束了自己为港口服务的光荣使命,粉身碎骨。庙岭山最后残存的部分也随之消失。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山洞门上的石刻被有识之士,已早先取下保管,后存放于博物馆。

对山洞口上方的石刻,我一直是心心念念,想看个究竟。我记忆中留有石刻的影子,只是比较模糊。小时候,我不止一次坐火车穿过云台山洞,因为火车速度快,“云台山洞”几个字在我眼前一晃,就被火车抛在了身后。

2023年10月23日天气晴好,我走进连云老街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在一楼展厅亲眼看见,从云台山洞西侧山洞门上取下来的三块石刻。“云台山洞”四字,遒劲有力,由时任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钱宗泽题写;旁边的石碑上没有文字,由图案组成,一盆万年青和一盆竹子簇拥着铁路路徽,四周有祥云作装饰;另一块石碑身子巨大,呈楔形,上面刻有一个大大的五角星。为什么是楔形呢?因为山洞门呈拱形,中间位置要有拱顶石,它是拱构造中最后施工的部分,楔形石对拱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对门洞可以增加装饰或起画龙点睛的效果。万年青和竹子,在中国民间属于吉祥植物,是绘画和雕刻的传统题材,因为它寓意好,表示生命力顽强;楔形石上那颗大大的五角星也是吉祥的象征。

根据留存下来的照片,很容易知道这三块石刻当时在山洞门上的具体位置,“云台山洞”四个字居正中,上面的匾额是由石刻图案构成,下面就是一颗大大的石刻五角星。这样的设计使山洞门看起来美观大气。也许由于山洞处于低洼处,两边有陡峭的山岭作保护,少经风雨的侵蚀,三块石刻都保存完好,尤其是“云台山洞”四个字,深陷石中,像新雕刻的一样,其他装饰性的石刻图案,如竹子、万年青和祥云也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对石工精湛的技艺啧啧赞叹。

在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我还想看到一块纪念碑石刻。这块碑是为纪念一次护坡工程,专门请大巷石工制作的。大巷石工中,以龚姓石工最为有名,不知这块碑是不是出自龚姓石工之手。

据史料记载,云台山洞建成后,由于维护不力,造成路基松动,护坡多处塌落,从隧道口向西计1500米(铁路两侧共计3000米长)的路段亟须修筑护坡,以防止泥石流的发生。1951年,负责这项工程的新浦工务段在墟沟、陶庵、院前、大巷等地招募工人,由地方上的5家工会组织参与这项工程,共计1100多人,以工代赈,全凭工人的一双手,肩挑人扛,锤钎开石。经过3个月的艰苦劳动,终于建成了3000米长的护坡。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3cbd085d4a6d4ece9992d3a7ca5e9366.jpg

在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我从一楼到三楼都没有找到这块护坡纪念碑石刻,由于风化严重,也许它已经不在了。但有关这次护坡工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有的老工人一直是记忆犹新。据参加这项工程的王立富老人回忆,每顿饭吃的都是白面馒头。除此之外,每天还发放10斤玉米作为报酬。大家都知道1951年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百废待兴,老百姓生活困难,给工人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足以说明铁路部门,对此次工程的重视。

在这里,我还想多说两句,因为我幼时家就住在庙岭山附近,所在的社区也叫庙岭社区,对庙岭山充满感情,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在陇海铁路“轰隆隆”的火车声中长大的。记得当时火车钻进山洞之前,有个特点,无论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都要拉响汽笛,“呜—呜——”声音大得世界都快盛不下了,高声长啸后,这个庞然大物才呼哧呼哧喷出雪团一样的雾气,钻进山洞不见了,很快又钻了出来。

对云台山洞的记忆,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记忆,应该是所有连云港人的记忆,尤其是生活在周边居民的集体记忆。

云台山洞口的东侧石质坚硬,植被稀疏,西侧是黄土碎石坡,石坡上每到春天,绿意盎然,生长着许多叫出或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和爬藤类绿植,在这些绿植中金银花长得最好,每到春末夏初,放眼望去,西洞口两侧的山岭上漫天连地都是金银花,一串串,一簇簇,挨挨挤挤,占满枝头。金银花是一味中药,自古以来就是云台山一带山民们钟情的药草,也可以制作金银花茶。因此每到这个季节,原本人迹罕至的云台山洞西侧就骤然热闹起来,庙岭山周边居民,如大松树的,陶庵的,荷花街的,甚至还有连云古镇的,男男女女都赶集似的,一大清早,趁太阳还没爬到山头,趁挂着露珠的金银花还没绽放,纷纷赶来,到这里采摘金银花。

云台山洞不在了,山洞口成片成片的金银花也不在了。春天时,偶有人会提起当年云台山洞口,那场有关金银花的烂漫花事,只有这时消失的云台山洞才又一次被人想起。

作者单位: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