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宿迁史志 | 宿迁中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她的办学历史、知名校友你知道多少?

2025-11-19    

2027年,江苏省宿迁中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近百年来,宿中在历届政府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发奋图强,砥砺前行,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品质高中。


IMG_256


1

 风雨如磐名校初诞


1927年6月,国民党教育行政委员会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在中央设立中华民国大学院,蔡元培任院长,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制。 


时任第四中山大学区督学的周宣德先生以苏北中学偏少、文化落后,多次向省政府提议在江北增设两所省立中学,一设在盐城,一设在宿迁。省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两校分别命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区立盐城中学”和“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宿迁中学”。1927年上半年周宣德完成省立盐城中学的创建,暑假后旋赴宿迁觅址创办宿迁中学。


1927年10月18日《申报》刊登《第四中山大学区校长会议续纪  苏省中等学校联合会成立》新闻,文中提及淮阴中学陈淑兼代表淮阴女中和宿迁中学参会;同年10月21日《申报》教育消息《苏省中等学校改组后实况》又明示“如皋宿迁盐城增设初级中学”。说明1927年10月前宿迁中学已有建制。


宿迁中学初创时以马陵山下的“钟吾书院”东北角数间房屋作为校舍,以城南学宫(即今老校区校址所在)为师生住宿处。当年整理校舍,招聘教员,广告学情,翌年即1928年4月12日正式开学,招初一新生两个班计50人,分“智级”和“仁级”;秋季复招一个班58人,名为“勇级”。1928年下半年,学校改建城南学宫 “明伦堂”为礼堂。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易名为“国立江苏大学”,5月又易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宿迁中学亦随之更名为“江苏大学区立宿迁中学”和“中央大学区立宿迁中学”。1928年3月4日、3月5日《申报》刊登招生广告已使用“江苏大学宿迁中学“校名。


IMG_258

▲《申报》刊登的宿迁中学招生广告


IMG_259

▲建校初期学校平面图(陈筱衡老师手绘)


1929年2月13日,小刀会暴动,宿迁中学受波及而停课,不久全部迁入城南学宫,装修“大成殿”为图书馆和阅览室;整理“文昌殿”“尊经阁”为学生宿舍;改建“明伦堂”为礼堂,并经省政府批准在“棂星门”内新建两层教学楼一幢,学校规模日臻壮伟。


同时为了防备社会不安定因素对教学秩序的干扰,学校还在西北、东南两角各建炮楼一座,校长周宣德亲笔题撰“炮楼立础记”:


本校自“二·一三惨案”后,一切精华荡然无存。抚今追昔,敌忾同御。兹于故地重来,师生复聚。本安不忘危之义,当绸缪于未雨。爰就校之西北隅及东南隅各建炮楼一座,犄角对峙,守望相助,从此有备无患,校基永固。立础伊始,缀数语以留纪念云。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十六日校长周宣德谨识


IMG_260

宿中炮楼


学校安置好后,校长周宣德去职,肖明琴继任校长,随后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宿迁中学”。1931年春,肖明琴去职,教务主任罗庆光代理校长,高中招生搁浅。是年夏,章继南任校长。章氏原留学日本,专攻玻璃陶瓷专业,其时政府提倡职业教育,宿迁乃玻璃砂产地,章氏顺应时局,于1932年春招收玻璃职业初中一个班,以后每年春季招收一个班。学校购得学宫以西苏氏花园一块,建玻璃实验工场以作职业班学生实习之用。193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增办职业高中班,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高职班学制同于普通中学,为三年。


1933年,学校开展建校五周年纪念活动,在半月池内修建“五周年纪念亭”,一代名流易君左为亭题联“半月池塘数株杨柳,五周纪念一片弦歌”,省教育厅厅长周佛海为亭题楣“冀圣希贤”;出版五周年纪念刊,创始校长周宣德发来祝词:缅维宿中,五周初逢,最爱桃李,沐浴春风。回首当年,曾遭闵凶,师生蒙难,各自西东。幸而复校,曷敢言功?力竭身退,有愿未从!别来无恙,校誉日隆,远道闻讯,良慰私衷。际兹盛会,恨未亲躬,敬祝努力,进步无穷!


IMG_261

建校五周年纪念刊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11月,江苏省教育厅通知各省立中学一律停办,学生回家听候通知。翌年春,江苏省组建两所联合中学,一所设在涟水,以省宿中和省淮中为主,一所设在盐城,以省盐中为主。开办不久,局势进一步恶化,省府遂决定将两所联中合并西迁,任命宿迁中学校长章继南为联中校长。1938年4月16日,400余名师生在省厅领导和章继南校长带领下,迁址湖北沙市办学,校名为江苏省立沙市联合中学。


约半年,武汉局势紧张,1938年10月18日,全体师生乘船离开沙市,于11月2日抵达重庆南岸野猫溪江防司令部,司令姓李,是保定军校毕业生,江苏人。李司令让出一部分司令部的房屋当教室,宿舍不够就住民房。学校有六个班级,初、高中各三个年级,每班60人左右,学校遂更名为江苏省立旅渝联合中学,仍由章继南任校长。此地现为重庆三十八中旧址。1939年5月章继南先生去职。是时,教育部欲将江苏联中并入国立第十二中学。当时顾祝同、吴稚晖及在渝的江苏知名人士冷御秋、江问渔、薛翘东等都力主省办,不让江苏仅存的一所省中消失。1939年6月1日,省厅委派曹中权为联中校长。约于1940年初,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旅川临时中学,其后武海楼、黄作舟先后任校长,直至抗战胜利回迁内地。


章继南校长去职后,受四川省教育厅委任,在江津创办陶瓷厂和四川省立江津窑业技术学校,不少宿中师生随章校长前往谋职。江津窑业技术学校发展演变为现在的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两校一直视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为其前身。


IMG_262

▲建校十周年师生在沙市留影


IMG_263

▲章继南去职时校友送别留影(1939年)


2

新中国成立之初校名频变


1948年6月,中共江淮区党委在泗南县宋庄创办江淮公学,江淮区委副书记李世农兼任校长。9月,在泗宿县蔡破圩创办江淮公学分校,李世农兼任校长。1948年末结束江淮公学本部及分校,分校原建制组建雪枫中学,吴季讷任校长,吕达夫任副校长。1948年夏,宿迁全县解放。人民政府在钟吾书院创办“雪枫中学宿迁分校”,由位于蔡破圩的雪枫中学总校统一管理。1949年1月,学校更名为“宿迁市立中学”;1949年5月25日,苏皖第六行政区改为淮阴行政区,随区划调整学校更名为“淮阴行政区立宿迁中学”。1949年6月,撤销雪枫中学,学员除部分因战时需要抽出分配工作外,其余编入改组后的宿迁中学。


1950年春,学校再更名为“苏北宿迁初级中学”,属苏北行署区管辖,仲执庵任校长;同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初三学生毕业。1951年底,学校迁回城南学宫;1952年9月,学校增办高中班,易名为“苏北宿迁中学”,面向宿迁、睢宁、新沂、泗阳等县招收高一年级新生两个班,吴逸云任校长。


IMG_265

苏北宿迁初级中学大印


1953年苏南、苏北行署撤销,合并组建江苏省,省政府下文将苏北宿迁中学命名为“江苏省宿迁中学”,吴希侨任副校长,主持工作。1955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高三班毕业。1957年,省长惠浴宇签署任命状,任命金子尧为江苏省宿迁中学校长,县委任命金子尧兼任党支部书记。金子尧担任校长19年,是目前为止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58年,全校初、高中均为4轨,共24个班;高中后增至6轨,直到1996届。


3

 地级市成立后飞跃发展


1996年8月地级宿迁市成立,宿迁中学初划归宿豫县管辖;1997年3月,宿迁市人民政府发文确认宿迁中学为市直学校。由县属到市直,宿迁中学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1999年6月23日,市委批准宿迁中学成立党委,中共江苏省宿迁中学党委第一次党员大会于10月16日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江苏省宿迁中学第一届委员会,张云才任党委书记。


建市以后,城市人口剧增,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猛增,宿迁中学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初中由6轨发展为12轨,高中由1998年的10轨发展到2004年的24轨,2005年达到26轨,在校生超过5000人,学校规模空前。根据苏教综改办〔1995〕7号文件规定,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应不少于24.28平方米,据此推算,宿迁中学的占地面积应为182.1亩,而当时学校占地面积仅83亩。


宿迁中学改扩建工作势在必行。1999年,政府征地50余亩,重新调整校园布局,规划向西开通新校门;2000年7月7日高考首日,宿迁中学面向黄河南路主干道的西大门正式开通;2001年又完成征地23.5亩。至此,校园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一倍。


IMG_267

老校区校园一角


2000年7月7日,市委市政府领导借视察高考之机,召集国土、建设、街道等部门现场办公,市委书记徐守盛作出“加速发展,办好宿中”的批示,要求把宿迁中学办成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龙头学校。宿迁中学由此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2003年经公推公选,张丁乙任宿迁中学校长。他提出“以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见贤思齐”为校训、“精品学校、特色学校、窗口学校、老百姓满意学校”为办学目标,按照“按章治校,科研兴校;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培育精品,打造名牌”的办学思路,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


4

 走出老城异地新建


地级宿迁市成立之前,宿迁城市仅在大运河、古黄河之间南北狭长地带发展,建市以后东扩西延、引湖纳山,城市逐渐向新区延展,宿迁中学在老城区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2005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宿城新区建设宿迁中学新校区。新校区选址在双庄镇白堡社区曙光村微山湖路北侧,占地306亩,2005年10月18日奠基。新校区生均占地面积50平方米,校舍(不含宿舍)建筑总面积88511.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1.61平方米。三栋大楼分别从儒家经典中提取“明德”“博文”“敏行”来命名。另建有学生宿舍楼10栋,建筑面积34350平方米。


当时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和宿城区委区政府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将宿迁中学和马陵中学进行优势互补,组建江苏省宿迁中学教育集团。由市教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其松担任董事长,宿迁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张丁乙担任执行董事。宿迁中学教育集团下辖三个校区,即宿迁中学老校区、宿迁中学新校区和马陵中学校区。新校区由市、区共建。


2006年9月1日,宿迁中学新校区迎来了第一批36轨2300余名师生,市、区四套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了开学典礼。新校区的建成,揭开了宿迁中学发展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新校区建校记》记录这一盛事:


滔滔古河,流韵千载;悠悠大道,通衢万里。人杰地灵,霸王故国;俊采星驰,西楚大地。兴学教化,惠及万民;教育为本,百年大计。


兹有一日,切切谨记,2005年,10月18日。时维乙酉,序属九秋;金风送爽,艳阳谱霁。百年老校,新建异地;千秋大业,即日奠基。添砖大成殿,薪传黉学文脉;续水月牙池,鉴开天光云霓。纳贤引资,推动建设高速度;市、区共建,开创办学新模式。


翌年九月,奇迹骤现;06新生,即入庠序!百年学府走出喧嚣闹市,全新校舍矗立宿城新区。占地三百零六亩,建筑十万平方米。大门巍峨欲问天,主楼磅礴似展翼。楼宇纵横遂成王者,曰明德、曰博文、曰敏行;勒石刻碑力倡儒学,是厚德载物、是博学至善、是见贤思齐。


建校史馆,不忘赓续传薪火;塑宣德像,永志当年智仁勇。校友报告厅,彰显骄子风采;多彩民族园,吐纳兼蓄气象。临河幽径,掩映嘉木繁荫;环形跑道,飞驰矫健身影。内烁志气,追求精致管理;外塑形象,强调质量提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擦亮这金字招牌,成就新世纪的新宿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云程发轫,振翥九霄。以志其事,更勖来者。


新校区建校20年来,历张丁乙、陈向阳、汤成军、王孝玲、张德超五任校长。早期克服周边配套简陋、远离主城区等困难,随后不断完善学校设施设备,抗震加固校舍,建设京东艺术楼、国防宣教馆(风雨操场),使宿迁中学成为一所设施完善、配置标准的现代化学校。


2023年,学校成功立项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获评省首批“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校、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等多个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宿迁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卓越奖“特等奖”,2023年度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4年获市委、市政府记功奖励。宿迁中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5

 人才辈出星光灿烂


建校近百年来,宿迁中学培养了近10万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栋梁之才。其中的佼佼者不计其数:


有以陈筹、方谦、陈绍昆、华茂昆、朱玉振、叶辉、王道席、朱天舒等为代表的干部。


有以胡宁、侍茂崇、凌裕泉、盛光昭、张裕恒、杨敦先、李鸿祥、肖庆元、杨旭杰、李广洲、力量、陈健康、李洪天、杨晓光 、施大宁、蔡先金、周宏岩、陆林、陆涛、臧泠、陈言、管驰明、沙德尚、骆军、马丽丽、丁新、王德东、张镇、朱弘恣、朱权、丁大伟、王江浩等为代表的院士、科学家、学者。


有以陆裕朴、韩德坦、张茂宏、韩德萱、徐俊、沈谨、姚秋菊、张小桥、王方永、沈蕾、张蕴晖、邹以席、唐雅婷、王建新等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


有以苏葆桢、吴石坚、盖步瀛、王遐、陈鼎翔、蔡淑文、陈家柱、吴应宁、张劲扬、陆启辉、杨润森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家。


有以刘强东、陈军、白拥军、曹宝君、张虹桥、宋广辉、汪海涛、刘伟、王莉、杭国强、周颂等为代表的企业家。


更有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


近几年一批批优秀学子从校园里脱颖而出,创造了“五年三个全省最高分”的高考纪录,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连续三年突破500人大关,有近400人次获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次,其中15人获国家一等奖,2人入选省集训队并获全国决赛银牌,顶尖学校录取人数有较大突破。他们是宿中人才的最新梯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接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介绍

王其成    宿迁中学退休教师,江苏省作协会员,宿迁市作协副主席,宿城区作协主席。爱好文史、文学,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诗文数百篇。出版散文集《听晨》《四季履痕》《乡土的芬芳》、诗集《诗与远方》、史志《宿迁中学校志》《宿城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