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苏州美食
即便离开了,但在白居易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苏州夏至会吃竹筒装的粽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先贤也不例外,曾在苏州担任刺史的诗人白居易,就曾为姑苏美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而他自己,也被江南水乡的鲜美滋味“俘虏”。
白居易像
宝历元年(825年),53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次年秋季离开。
连接阊门与虎丘的山塘河,带来了繁华街市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白居易却做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实事。比如开凿山塘河,使阊门与运河相接,从此有了“七里山塘到虎丘”。
他的这一举措,不仅解除了洪涝之忧,而且大大便利了这一带的灌溉和交通,以至于明清的七里山塘出现了会馆林立、牌坊处处、歌楼隐隐、河中花船来来往往、笙歌曼舞的繁华街市景象。
船菜规模虽小,但也提供蟹肉等高级食材
乘游船宴游虎丘的民间习俗也出现了。南腿炖甲鱼、蟹糊蹄筋、三件子、五件子、鸽蛋银鱼羹……一道道精致味美、原汁原味的苏州佳肴,就这样在世代歌宴不断的游船上被创造了出来。各色船点更是多姿多彩,色、香、味俱全,《吴中食谱》记载:“妙在各有真味,而尤以点心为最佳,粉食皆制成如桃子、佛手状,以玫瑰、夹沙、薄荷、水晶为最多,肉馅则佳者绝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热衷于船宴,也成为了推动苏州船菜、船点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苏州流行的“运河菜”,就有船菜的影子
即便离任了,苏州的四季依旧深深印刻在白居易的心中。13年后,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回忆苏州的夏至。这首诗也暴露了白居易的吃货本质:“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吃粽子,是自古延续的风俗
诗中提到“粽香筒竹嫩”,指的是用嫩竹子装米密封烤熟而成的“筒粽”。在白居易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州夏至会吃竹筒装的粽子,其香味独特,13年之后想起来,依旧心有余香。不光粽子,苏州那脆嫩的烤鹅也是一绝,“炙脆子鹅鲜”,只是回忆一二,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莼菜亦是白居易的心头好
平素里,白居易生活简朴,莼菜羹也是他的菜肴之一。在长诗《想东游五十韵》中,白居易曾提到“莼丝滑且柔”。
来过苏州的人,都难忘白鱼的鲜美
此外,白居易还有一首《放鱼》诗,其中写道:“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说明江南的时鲜早已牢牢抓住了他的心。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