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艺到“守”艺,让面团在指尖“生花”
惟妙惟肖的仙桃、生动逼真的鲜花、清新翠绿的叶子……这些栩栩如生且色彩丰富的小花馍组合在一起便是现在流行的“新中式蛋糕”,而这些精美的花馍便出自“90后”非遗传承人、花馍高级面塑师孙玮之手。
出生于1990年的孙玮,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广告相关工作。在家人看来,有稳定收入的孙玮,跟花馍制作“八竿子打不着”。
“花馍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做的事,你工作也不错,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每天蒸馒头、设计花样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而且还要找客源,你真的想好了吗?”……孙玮刚开始提出要全身心投入花馍制作中时,家里长辈充满了担忧。但只有孙玮明白,这个想法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打记事起,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孙玮就围着爷爷看他捏花馍,她常常惊诧于爷爷是如何将普普通通的面团变成一个个水灵灵的“仙桃”。小小年纪的她,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此后的很多年,孙玮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但一次偶然的经历,终于让这颗种子破土发芽。“工作之后,我偶尔在家里蒸蒸馒头,顺着儿时的记忆自己尝试,结果发酵老是发不好,做出来的馒头像石头一样可以砸人,反复试验之后,我觉得不行,专业的事还是得去拜访一下专业的人。”孙玮回忆道。
有想法就立刻付诸行动,2020年2月,孙玮前往山东黄岛进修花馍手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调配到揉面,从捏造型到蒸制,孙玮很快就掌握了花馍的制作流程。
这次专业的学习,彻底点燃了孙玮制作花馍的热情,一有时间,她就在家研究花馍制作,手艺越发娴熟。但渐渐地,如何创新花馍造型和色彩搭配成了孙玮面临的新挑战。
“小时候家里长辈做的是老式寿桃,色彩简单。现在大家审美都变化了,花馍造型也越来越繁杂多样,每次看到别人做出好看的造型,我非常羡慕,想着我自己也能做出来该多好。”孙玮说。
为此,2021年6月,孙玮又前往安徽学习,并取得了高级面塑师证书。至此,孙玮“做花馍”手法已十分精湛,一个普通的面团拿在孙玮手里,眨眼之间就会变成活灵活现的花、果、草、虫、鱼、鸟、兽,她真正地成了一名“手艺人”。
从兴趣发展成事业,转折发生在2023年。“我当时将一个刚刚做好的祝寿花馍作品发到了视频网站上,很快就收到了几百条私信和评论,都在询问我怎么接单。惊喜之余,这让我坚定了辞职创业的想法,父母看到我的花馍有这么多人喜欢,也终于从质疑变成了全力支持。”孙玮介绍,同年2月,她自主创业“苗小芯花样面点”项目。
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辛。和面、发酵、揉面、捏花、蒸制……花馍制作工序复杂,捏花过程更是格外讲究,一套流程下来,往往需要数个小时。“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客户家里长辈过80岁,需要做8层花馍,我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了,最顶层的大寿桃花馍,发酵很困难,整整半个小时我一直盯着,眼睛都不敢眨,结果‘吧嗒’一下它从中间裂开了。”孙玮说,她日常最担心的就是花馍失败,“事业跟兴趣不一样,之前做坏了的或者不好看的花馍,我还可以将就。但是现在创业之后,订单越来越多,我必须把最好吃、最好看的花馍交付顾客。”
匠者,既精益求精,更推陈出新。广告专业的学习经历培养了孙玮善于发现美的一双眼睛。为了让花馍的装饰精巧别致,闲暇之余,孙玮总会拿起画板走出去写生、拍摄,回来后再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她还尝试将南瓜、菠菜等天然果蔬汁作为原料融入面粉中,制作出五彩斑斓的花馍。从形状到色彩,从装饰到包装,孙玮将现代元素以及日常观察的灵感、独特的理解等融入其中,使得花馍制作在不断创新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孙玮有这样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能把花馍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学会花馍、喜欢花馍。”带着这个目的,孙玮开始招收徒弟,“这一年来,我前前后后招了大概15个徒弟,很多都是待业在家的年轻宝妈,看到她们逐渐掌握了一门手艺,我很有成就感。同时,这项非遗老手艺能在传承中焕发新机,我也觉得很自豪。”孙玮说。
燃非遗之薪,传花馍之艺。从“跟跑”到“领跑”,从手艺到“守”艺,孙玮正在传承、发扬、创新花馍技艺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