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小住吴江诗画里”
“小住吴江诗画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观沈周《枫落吴江图》题写的一句诗,整首诗是这样的:“崔家逸句真无匹,沈氏粗皴亦绝胜。小住吴江诗画里,身披寒籁眄空澄。”
禹迹桥与慈云塔,塔桥相映
乾隆诗中的“崔家”是指唐朝的崔信明。崔信明写江苏苏州吴江的诗只流传下一句:“枫落吴江冷”,却使他名满天下。此句与南朝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和谢朓的“澄江静如练”被并推为名世之句。而乾隆诗中的“沈氏”是指沈周。沈周是明朝的国画大师,苏州才子唐寅、文征明、祝枝山的老师。国画中一种笔法叫“皴”,而沈周的皴法初为细腻,而晚年变为粗犷,乾隆皇帝识为“粗皴”,倒是很懂沈周的艺术风格。沈周与吴江史鉴是儿女亲家,熟识吴江水乡风貌,以崔信明诗句为题描画吴江秋色可谓信手拈来,胜绝一时。崔家的诗与沈氏的画令乾隆皇帝陶醉,像是身居其间,享受着深秋水乡的静谧和空澄。
事实上,乾隆不止一次引用过崔氏诗句,他在题元朝倪瓒《枫筠秋静图》的诗中说:“吴江将冷意,妙趣与崔同。”在题明朝仇英《秋江待渡图》的诗中说:“瑟瑟吴江枫落时,长天秋水动涟漪。”在题仇英《枫林钓艇图》的诗中说:“枫落吴江候,烟篷破冷浮。”而在一首题为《秋江晓雨》的诗中,他又发挥道:“吴江雨落涨平流,洗不褪红枫叶秋。”
乾隆皇帝表达对吴江水乡的神往也非仅此一次。看看他题写在元朝赵孟公式《水村图》的诗句:“《水村图》问谁家好,佳景王孙示我曾?”“宝笈藏松雪(原注:《石渠宝笈》藏有赵孟公式《水村图》),置身中不悭。”《水村图》是赵孟公式为朋友钱重鼎所作,而钱重鼎客于吴江陆行直家,发现分湖风景与《水村图》宛然相若,感叹“事固有不相期而相符若是”,从此吴江的分湖滩成为实景的《水村图》。
今日汾湖
乾隆皇帝心仪“佳景”,又想“置身”其中了,所以下江南巡视时带了《水村图》,想到分湖一睹实景。结果是,经过吴江,但芦墟没去成,分湖没看到,这大概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桩憾事吧?见到沈周的《水村图》,他又写了一首诗:“吴天欲雨云低脚,霭霭凄凄隐翠峰。记得垂虹亭那畔,时时此景舸前逢。”分湖水村没看到,但在垂虹亭边也见过相类似的“此景”了!这算不算一种自我安慰呢?
据粗略统计,乾隆皇帝所写涉及吴江的诗有20多首,这倒是对吴江的一笔特别馈赠呢。
- 上一篇:射阳河流域的民风民俗
- 下一篇:常州卖梨膏糖艺人:三分卖糖,七分卖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