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牡丹”花开 国色“添”香

2022-09-20    顾园园 杨群 丁华明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近三届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累计15部作品获奖,获奖数量居苏北前列;全市共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22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44人,2人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提名……瞄准“中国曲艺名城”创建目标,近年来,宿迁市创新实施“乡村书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速曲艺创作、传承培训、团队建设、品牌打造,推进宿迁曲艺立足江苏、挺进全国,文艺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09/92787a428ae5490c8a4bbd39a1c6fc66.png

深耕本土 以精品传达时代心声

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喜迎二十大 说唱新时代”成果汇报演出将于9月16日在宿迁举行。系列活动由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曲艺家协会联合承办,共包括12项活动,涉及颁奖仪式、主题采风、名家讲坛、惠民演出、实地采访、培训研修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突出惠民底色,又彰显曲艺特色。

每两年评选一届的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是曲艺界高度关注、曲艺工作者翘首期待的重要奖项。今年“牡丹”花开宿迁,是宿迁文艺界的大事盛事,更是这座城市的荣光,对宿迁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

近年来,宿迁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发展,不断强化政策激励扶持,深挖本土文化内涵,优化艺术创作环境,繁荣文化文艺生产,先后获评多项国家级奖项,先后创成“中国淮海戏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其中,传统曲艺苏北大鼓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淮海戏、柳琴戏等21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项目。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09/7b999a364b8742ada288c72dc1821246.png

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苏北大鼓,近年来乘着网络传播的东风,又焕发了新的生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胡博说,过去,乡里乡亲唯一的文化需求就是“听书”,闲暇时到处寻找“唱大鼓”“唱扬琴”的民间艺人。如今,苏北大鼓发展紧跟时代、为民服务,广大宿迁曲艺工作者们创作了许许多多有关脱贫攻坚、文明新风、法治宣传、抗击疫情等时代曲艺精品。

守正创新、激发活力。宿迁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年均开展“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等曲艺惠民演出近千场,各类曲艺文化在西楚大地经久不息、历久弥香,文化文艺事业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名家荟萃 打造鲜明城市文化标识

9月16日晚,“宿迁牡丹颂”——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喜迎二十大 说唱新时代”成果汇报演出将在宿迁市宿城区文体中心隆重举行。颁奖仪式以“牡丹花开新时代、曲艺盛会为人民”为主题,可谓“牡丹真国色,花开动宿城”。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一大波体现时代精神又贴近百姓生活的佳品力作将来到宿迁百姓身边,带来一场场曲艺文化的饕餮盛宴。这是一场名家荟萃,含金量十足的盛会。

凭借苏北琴书《烽火情》等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大奖的宿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戈娟,在得知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在宿迁举办后,激动地表示:“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能在家乡宿迁举办,我感到特别自豪和兴奋。守正创新是曲艺发展的必然之路,我们将继续扎根基层,一如既往坚守在这个职业上,演好每一部作品,塑造好每一个角色,唱好琴书,用曲艺谱写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中国曲艺尽一份绵薄之力。”

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

目前宿迁共有10个文艺家协会,拥有文艺会员2172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95人,省级会员755人,文艺类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41人。孙冲、王浩等3人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入围兰亭奖5人。国家一级作家3人,国家二级作家5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1人。2022年3月,评选出第一批“金鼎”文艺名家5人、文艺英才10人、文艺优青20人。

文化赋能 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第一江山春好处,项王故里“醉”宿迁。近年来,宿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锐意攻坚克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全市文化建设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09/2e6a3f6525754c33857b3fa09c689582.png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宿迁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县(区)公共文化场馆均达到国家等级馆标准,提前完成全面小康文化建设目标任务。丰富文化便民载体,延展文化服务链条,市图书馆建设分馆、书房、24小时自助馆、书吧、书巢、服务点120余处。在全市19处公园广场先后建成朗读亭、唱吧、群艺舞台等小型文化设施。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每年开办各类艺术公益辅导、展览、讲座、展演超过500场次。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200场以上,文化服务更加便捷丰富,群众文化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实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年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近100部(件),近五年来全市获得省文华奖13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9项,获省“五星工程”奖11项。柳琴戏《古城拉魂》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文华奖,创历史最好成绩。淮海戏《胖婶当官》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文华奖剧目奖。高度重视书画艺术发展,创新设立宿迁美术奖、宿迁书法奖,举办宿迁市临书大赛,设立中国美术家写生基地、中国摄影家写生基地,促进全市书画艺术水平迅速提升。每年获得省以上书法美术奖项20项以上,多人次获得书法兰亭奖、全国美展最高奖(提名奖)、江苏书法奖、美术奖,“书法美术宿迁现象”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推进。建成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推进市县级以上文保单位“两线”划定工作。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处、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13处、市保单位83处,宿迁历史文脉不断丰富。列入国家非遗名录项目4个、省21个、市91个,命名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1名(其中省级21名、国家级1名),建成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基地18个,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连续七年举办宿迁“非遗大集”,出版《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并召开新书发布会,完成长篇革命历史小说《江山》首发出版。宿迁城市内涵逐步提升,文化底蕴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宿迁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