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双沟旧胡同

2022-12-12    杜文虎

无论早上还是晚上,城里还是农村,满足休闲散步的地方越来越多。走在绿树成荫、花草簇拥的林荫小道,情调浪漫;骑上单车去郊外踩一踩那广袤清新的田野,缕缕清香;跑在体育馆的塑胶跑道上,畅快淋漓……

自从来到泗洪县双沟镇上班,我喜欢上了双沟旧胡同,每天早上必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12/db267404af744e61b530901d1437354b.png

双沟旧胡同,紧靠我所在单位的西侧。这里没有底蕴深厚的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也没有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没有被脚板掌摩擦锃亮的大青石路,更没有枯藤老树、遮天蔽日的沧桑感。这里只有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普通红砖青瓦建成的高低错落的一层或两层住家院落,相互勾肩搭背拥挤在一起,再由宽窄不一的众多小胡同把它们串联起来。每一条胡同两侧都是斑驳陆离的灰白水泥墙面或裸露的砖墙,砖缝里钻出绿绿的凤尾草、蒲公英等杂草,墙角的青苔昭示着岁月的久远。胡同路面有的是东家补一块水泥地,西家补一块碎砖片,还有一些土路,道道不同,五花八门。我第一次误撞到这里惊叹它的规模之宏大,东南西北,没有一条胡同能一眼望到尽头,也许跟这一片民居建在高低起伏的岗丘之上有关。有时走走却是一个死胡同,有时走走好像又回到了原来地方,错综复杂。我去过窑湾古镇,乌镇、宏村、同里等众多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文化古镇,规模也不过如此。

我知道双沟旧胡同,它没有名气,也没有多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它,因为它离我很近,仿佛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

出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大多数都住过土墙草屋,进入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才都盖起砖墙瓦屋。那时一个普通院落由三间向南的主屋构成,主屋两侧建偏屋,一边做灶台一边储存粮食,再围着主屋和偏房砌成一个四方形围墙并留一个院门,而院落的大小由每家宅基地面积决定。这样的院子也不是一股脑就建成的,那个年代每家都是从牙缝里攒点钱再经过一笔一笔精打细算。盖房子的主要材料一点点筹备,今年备点砖和瓦,明年备点木料。瞅着准备差不多了,就找村里弄好宅基地。盖房子人都是本村和邻村会泥瓦工的人,自家人搭配做小工,工钱也要不了几个,且大多数都是义务帮工,但是一天三顿饭由主家负责,不能马虎,否则下次喊人干活可就不容易了。记得我家盖房子时,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安排我到街上按照一人两根油条的数量买,再就是每人一碗糖水鸡蛋。中午烧两个菜,晚上更丰富些,还要有酒。主屋建起来后,过两到三年攒点钱,再把两侧偏屋建起来,这时候围墙院门一起建,一座农村院落基本上就齐工了。这种建筑风格在当时苏北等地非常流行,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

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多了,双沟旧胡同还保存了这么一大片的建筑群,我感到很庆幸,每次走进胡同都倍感亲切,好像又回到了那段岁月。恍惚间从睡梦中听到一声鸡鸣,整个胡同里就像上足发条的闹钟,大人小孩的喧闹声夹杂着鸡鸣狗叫一天都不会消停。沿着胡同早起做买卖人的吆喝声,一声声油条、烧饼、豆腐脑,惹得小媳妇怀里的孩子吵闹着要买这买那。最吸引儿童小媳妇的是接近中午卖糖葫芦老人和走街串巷“咚啷,咚啷”针头线脑的小百货郎。夜深人静的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的阵阵呼噜声在胡同里此起彼伏。

眨眼之间,农村悄悄富了起来,渐渐盖起了楼房。曾经具有时代感的住宅在农村被一个一个拆掉,大伙在你追我赶中往城里搬去。为数不多的没有人居住的村庄也早已破败,毫无生机,偶尔有几位老人在孤独寂寞地守着旧时光。这片双沟旧胡同很幸运地被保留下来,每当我走过一条条寂寞的胡同,碰到几位老人,此时就会想,留守老人的儿女估计也多次劝他们去城里住高楼大厦吧,而他们不愿去城里生活,不是因为生活的不便,更多的是难割难舍胡同里曾经的烟火气息。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或几十年,或几百年,这里保留下来的胡同会如周庄等知名老村落一样,天天游人如织,热闹喧嚣声中再现繁华。

作者单位:泗洪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