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穿越“时光隧道”的罗振玉故居

2023-06-15    黄煌 徐爱明

古时,书香世家一般会选择城市东南角聚居,以祈文运、助学业。在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淮安市淮安区,城区东南方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名人故居的聚集地。其中,为人熟知的有古城东南角小鱼市口的秦焕故居、更楼东街上的杨士骧故居,还有近代著名学者、位于“甲骨四堂”之首的罗振玉的故居也坐落在更楼东街的罗家巷。

穿行罗家巷,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不时可见青砖黛瓦、木门铜锁的古民居。其一砖一瓦折射出一个家族崇文尚学的优良家风,记录着一代国学大家的成长轨迹。罗振玉故居不只是一两栋房屋,事实上,全长100余米的罗家巷两侧都是故居旧址,规模较大,原有20余栋建筑,现存抬梁式硬山造青砖小瓦房4栋12间,总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主屋面南,面阔3间11.3米,进深5.8米,檩高2.8米。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362ec3ffa074c00b5646a0f4ea52194.jpg

说起这栋房屋的来历,最早还要追溯到清咸丰年间。清咸丰二年(1852),罗振玉祖父罗鹤翔购置淮安河下罗家桥街内山西盐商阎姓的房屋。该房屋在咸丰十年(1860)捻军侵占河下时,毁于兵乱之中。后罗家又购置城内南门更楼东街赵氏宅院,全家便在淮安城定居下来。1866年农历六月二十八,罗振玉在这里出生。罗振玉自幼聪明,智力过人,4岁识字,5岁入私塾读书,15岁读完经书并能吟诗作对,16岁学做八股文。罗振玉故居原有一处书房,名曰“面城精舍”,面朝淮安古城南城墙而建,是罗振玉的读书处。青年时期的罗振玉因父亲远在江宁任县丞,白天需要助母理家,夜晚才能读书,常常在“面城精舍”读到鸡鸣时才上床睡觉,一时传为佳话。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782b82e2a833474c95243b4873478330.jpg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调查,罗振玉故居现存的4栋房屋中,3栋为罗氏后裔所有,另一栋成为淮安区房产公司租赁房,由附近居民租下供父母居住。记者实地探访得知,3栋为罗氏后裔所有的房屋均已出租。其中,最北边的一栋房屋由几位陪读的家长共同租住;东侧建筑早已坍圮,成为一堆瓦砾,破败不堪;另两栋则常年大门紧锁。

值得一提的是,为淮安区房产公司所有的房屋保存较好。85岁的租户张洪生从记事起,就一直生活在这里。他告诉记者,这栋房屋原来被罗氏后人卖给一户姓陈的人家,后被陈家保姆交给房产公司。古朴的院落草木芬芳,斑驳的墙面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多年来,老房子一直没什么变化,只是年代久远,不可避免地出现屋顶漏雨、门轴脱落等现象。据说,解放战争初期,这里还是粟裕将军的居所。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19a5c917f49e4972b599dce3757923b0.jpg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罗振玉后半生都在漂泊流亡中度过,最终在旅顺结束一生。不知他在外旅居时,是否经常想念家乡,想到童年时住过的老房子,记起那个胸怀壮志、灯下苦读的少年郎。

罗振玉故居建筑的檐、柱、梁、小木作做工考究,是晚清淮安地区大户文人住宅的典型代表,是罗振玉在淮安生活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淮安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作者单位:淮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