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鸣:寻迹古都南京,渎朱偰的《金陵古迹图考》就够了!
他曾是南京城墙的“守护神”,他的著作《金陵古迹图考》是公认民国时期游历南京的“访古指南”。从著名学者朱偰的《金陵古迹图考》说起,别样的南京,从这里,读懂南京文化。
《金陵古迹图考》由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南京出版社联合编纂。11月30日下午2点,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的“2024共读南京”走进青春书店,南京学研究会会长卢海鸣博士品读南京传世名著《金陵古迹图考》。
卢海鸣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史学博士,编审,南京学研究会会长
《金陵古迹图考》是一本有关南京历史地理方面的传世佳作,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偰先生,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
朱偰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著成了《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三本书,合称“金陵考古三种”。它们至今仍被奉为寻找南京名胜古迹的“圣经”;《金陵古迹图考》更是首本系统研究南京古迹的图书,为后续南京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料。
在讲座中,卢海鸣博士从《金陵古迹图考》这本书说开去,详细解码古都南京多重城市形象、众多的历史名号、丰富的文化内涵,带读者领略不一样的南京。
朱偰与《金陵古迹图考》
南京历代地方文献绵延不绝,其中朱偰《金陵古迹图考》堪称是民国时期南京地方文献中的杰作。
朱偰(1907—1968年),经济学家、文史学家,1923年至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 1932年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5月,朱偰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为保护南京明城墙不遗余力。
20世纪50年代与友人在栖霞山天开岩
《金陵古迹图考》出版于1936年。全书以实地调查和史料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重新解读南京的历史,纠正了史料记载的讹误,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漏。
《金陵古迹图考》全书共计十四章,第一章根据历代金陵地方志论述了金陵之形势,叙述了山川、河流的概况,第二章以历史史料编出金陵历史沿革表。从第三章起分代记述了秦汉以前遗迹、六朝城郭宫阙遗址、六朝陵墓、南朝四百八十寺、隋唐遗迹、南唐遗迹、宋元遗迹、明代遗迹、满清及太平天国遗迹、近代玄观祠宇及梵刹、园林及宅第等。其文图并重的创作形式在同时代的作品中也是罕见的。这部作品自问世之日起,一直被奉为了解南京,研究六朝、南唐、明朝、民国历史的必读作品。
“六朝古都”南京
《金陵古迹图考》用占据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对六朝城郭宫阙遗址(包括水道)、六朝陵墓、南朝四百八十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朱偰先生之所以如此钟情六朝,源于六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三大杰出贡献:
第一大贡献是兴建南京城。
东晋建康城示意图(卢海鸣《六朝都城》)
第二大贡献是形成新的经济中心,催生大运河。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第三大贡献是延续中华文明的火种、诞生一批传世名著、形成一批国家标准。
“名号之都”南京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70多个名号,堪称中国“名号之城”“名号之都”。南京的70多个名号,宛如70多张面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南京历史。南京的名号变迁史,就是一部南京城市发展史,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金陵是南京历史上最富有影响力的名号。
南京简称“宁”,就是因江宁而得名。江苏省的名称也与江宁有关。清康熙六年(1667),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的名称就是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合并而来。
患难与共的南京
1840—1949年这100年的南京近代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南京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经历过屈辱,也见证了荣光。
南京是我国遭受百年屈辱的起始地;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南京城经历了六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也是我国由封建帝制走向共和的转折地,是我国一扫百年屈辱、扬眉吐气的雪耻地,同时也是结束旧时代、建立新中国的起航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南京是日本签订投降条约之地。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的终结以及新中国即将诞生。
卢海鸣认为,最能够涵盖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质是“南京文化”,文化是南京的底色,也是南京的灵魂。通过《金陵古迹图考》可以领略别样南京,读懂南京文化,是这本书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 上一篇:常州老西门的千年兴衰
- 下一篇:6幅地图,解锁南通城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