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独树一帜的水乡古镇
江南古镇,玲珑似玉,大多为水浸润:外有湖,内有“市河”。沿河而街,凭水成市。河乃先导,水系灵魂。
甪直,典型之一。志书描述——“五湖之汀”“六泽之冲”;费孝通先生题书——“神州水乡第一镇”。
小桥流水人家。甪直属苏州市,为吴中东大门。2500多年历史,不张扬,也不示弱,与伍子胥所造姑苏古城一般古老。
我是在甪直不远处的水乡(吴江黎里)长大的,成长的初程便是从“摇篮”到“摇船”。沿着吴淞江或太浦河,向东,向东,便是梦想的大都市上海。甪直在这一条航线上。
尽管那么近,却也只在近年一游。吸引我的不是广告词,而是那个怪怪的“甪”字——好一只独角兽!
明代《字汇》,包罗万象,对此字,只以“兽名”两字作注,语焉不详。
清代《康熙字典》,旁征博引,对此字亦只是引前人言,以一句“角字之讹”打发。
新中国第一字典《新华字典》,能明确列举的义项也只有“地名”一项,“甪直”无疑为第一号。
这就够了,且让我们驰骋一回久违的想象吧:远古,最切近的是泰伯开吴的蛮荒时代,逐水田猎。神兽甪端出现,独角如犀,似麟非麟,似猊非猊。行如疾风剽掠,敏如雷电闪显。吉祥引导,丰收凯旋。
且入镇,迎面就是一尊石雕,下注“甪端”。千年等一回,就在这里哟!录雕像座背面说明文字:“甪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吉祥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狁猊,专蹲风水宝地。”
大众旅游,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听人讲故事(编故事),大可一笑了之,但也不乏歪打正着、引人入胜者。甪直强调“专蹲风水宝地”,潜台词明明白白:甪直乃不二之风水宝地,藏而不露需“蹲”,独此一家谓“专”。
与刚正执法的獬豸(参见“法”字繁体形象释义)相比,同为独角神兽的“甪端”也许更聪慧灵动。智者乐水,甪直有了这一方风水,何忧不现“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之飘逸?
镇西有甫里塘,故甪直原名甫里。镇东有直港,如“甪”字左上方的一撇,水入古镇,分流成三横三纵,依稀嫁接上一个“用”字。为水利上的有用之用,抑为美学上的无用之用?甪直,水做的,清凌凌,净幽幽。
河为镇骨架,桥为河眉突。古镇曾有“七十二座半桥”之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之为“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据说目前尚存四十一座。某种意义上讲,走桥就是走文化的江南,而观桥则是观水乡的风韵。
古镇中心自然在“中市”,民舍贴水而筑,店铺隔水相望。中市河南北走向,宽不过三五米,一竹竿可以捎过竹篮;长度也就二三里,却轻轻悄悄架设上七八座石桥,可谓“十步一桥”。更妙的是,南北向市河上的小桥与左右两条东西向市河上的小桥,不时交汇,不经意间营造出双桥奇观。三步跨两桥,在周庄可能会惊艳大师陈逸飞,在甪直却只引得莞尔一笑。中市河(往南名南市街)上的“双桥”不下四组,绕也绕不开。
首推环玉桥与和丰桥。环玉桥位中市河最北端,最早为小木桥,俗名“剥狗桥”,显然是一座有故事的桥。今为梁式单孔石桥,形简朴而名优雅,与气势不俗的和丰桥构成直角呼应。和丰桥又称中美桥,始建于宋代,为甪直古桥鼻祖,据考证亦为江南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但古而不残。“下环洞全规,底如其穹”,桥面石雕饰图案,自有一股雍容气度与雅丽气息。
中市河的中心当为进利桥?无论地缘,还是造型,进利桥绝对是一座让人流连的独拱桥。拱圈六列七节,以优弧姿态倒映水面。桥身苍劲,间有野草杂藤。桥西堍一贴水木楼,大红灯笼高高挂。楼又居两河交接点,小舟荡来,悠然一拐,即别开生面,迎来又一桥——金典桥。金典桥梁式,单孔,一端似乎直接“搁”在高楼外墙基。如此组合,真叫“婉转”。难怪1986年经典版的《西游记》,就选择“进利桥”,让唐僧师徒踏入风情万千的女儿国。垂柳披拂,浮想间,身着蓝印花衫的船娘已荡过“双桥”。“进利”吉利,“金典”,金店也。雅俗不悖,繁华才能永续。
人文气息最浓的当数三元桥。桥名“三元”,忍不住联想到苏州三元坊。到得甪直,自然也少不得“遥望”古镇古寺中傲然竖立的夹石幡杆。三元桥与进利桥近在咫尺,然可望而不可即:一斯文一商利,一简朴一恢宏,一梁式一拱形。三元桥,三块长长的石条,整个儿架构起桥之躯干,而那桥墩,那么敦厚,一侧铺排水中,一侧嵌入驳岸。桥侧石面,祥云袅娜;桥头望柱,规整方实。我爱走这样的桥,这样的桥让步履踏实且轻松。与三元桥组合成直角双桥的是万安桥。万安桥亦梁式单孔,低调,俗名矮橙桥。
如同金童玉女,南昌桥与永福桥,位中市河南端(南市街),堪称甪直最美“钥匙桥”。阳光下,修葺一新的花岗岩熠熠生辉。两桥均为梁式单孔。南昌桥南北均有对联:其一点击个性;另一点明甪直古桥共性,摘录于兹“中流三度环金钥,夹岸双桥映彩虹”。
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视甪直为第二故乡,其笔下的“万盛米行”埠头,原型就在这最美“钥匙桥”下,连通外河。今建有“米行”景点与农具博物馆。不远处,还有一独拱桥,名兴隆桥,一侧桥堍直入寻常巷陌。兴隆桥如一幅印象派油画,斑驳的色彩渲染出岁月的斑驳。青石作拱,武康石作墩,花岗岩等各色石作桥体。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一块紫石上横斜刻画上鱼鳞条纹,恰似把风霜与流水的印记蕴藉其中。
是流水把游子迎回故土,是桥把行人引向小巷深处。走过崭新的甪直廊桥,一线由西向东的市河水迅即让你迷上那些诗画小桥。里许间距,有永宁桥、永安桥,还有香花桥。永宁桥梁式单孔,永安桥独拱,如同一对小兄弟,俊朗而“安宁”地守望在古镇入口处。香花桥则如村姑,清水出芙蓉,桥秀美,桥名也美,令人不由驻足凝眸。
内河纤丽,外湖浩荡,甪直之水路路通。甪直最壮观的古桥为正阳桥,长58米,拱高12米,犹如青龙腾渊,镇守镇东。此桥独拱,明万历中建,《吴郡甫里志》言其“高大稳固”,誉之“水口关锁”。设想旭日东升,登高远眺,“正阳”之气充溢云水间。两侧桥联,气势非凡:东向联为“甫里金波绕玉梁,双萱旧迹更新象”;西向联为“西迎淞水源流远,东接昆冈钟毓繁”。
最“迷你”的拱桥,系东西垂虹桥,三两步即跨越,在陆龟蒙墓前斗鸭池清风亭两侧。陆龟蒙为唐代诗人,隐居此,人称“甫里先生”。以善养“能言鸭”标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水所系,笔者家乡旧有“第一长桥”垂虹桥,长长的,名满东南。黎里同样流传着陆龟蒙养“能言鸭”佳话,且有地名“鸭栏泾”印证。
回到甪直,嚼一根脆生生、甜津津的甪直萝卜干,站到桥上看风景,思绪飘荡。听船娘欸乃一曲,不觉驶入历史深处。千年古刹保圣寺,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印记,寺内保存着唐代塑圣杨惠之杰作罗汉塑像塑壁(残存九尊),“神光闪耀”,无出其右。“梵宫敕建梁朝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江南佛像无双。”文化是桥,穿越今古。
小船河里摇,小桥知多少。画画甪直的水,数数甪直桥的台阶,你就是诗,就是泊在记忆中的虹影。
水灵动,桥玲珑。甪直,独特!
- 上一篇:花石纲和苏派盆景
- 下一篇:京剧在兴化的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