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夹谷山揽胜

2017-12-11    

夹谷山,海拔304米,位于江苏赣榆县西部班庄镇境内。早在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夹谷山由此驰名古今。

灵山圣泉

抵达山底,伫立仰望,山峰西南东北走向,数峰环列,当面一峰尤峻,深谷夹其中。深谷上吻蓝天白云,下蹈碧波荡漾的圣人水库。沿水库堤坝,行进在逶迤的砂石路上,越过果园,渐闻水声潺潺,一股溪水从谷顶直泻而下,时而流淌在谷间碎石里,时而隐没在山涧砂砾淤泥里,直落数百米远外的水库中。涧沟周围青草密布,杂树丛生,桌面大的一泓清泉像镶嵌在绿色海洋中的明珠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澈见底,透明如镜,水质优良,长年不枯。泉水甘醇清洌,人称圣人泉。传说,千百年前齐鲁会盟的大队人马,附近寺庙、圣殿的僧道人员以及常年来这里朝拜的众多信徒香客,也靠饮用此泉水生活。当地人近几年开发的“夹谷山泉”,水质清澈甘甜,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大量微量元素,经测定为偏硅酸型优质天然矿泉水。

圣迹寻踪

从泉边向上爬数十步,高坡处出现一处数十平方米的平台,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孔子相鲁会齐侯处,后人在此建圣殿,目前只见遗址。殿何时被毁坏,无从考证。地方史志记载:昔司马子长(司马迁)适鲁,到夹谷山观仲尼庙堂,低回不能去。而孔子相鲁会齐侯其事弥著,以夹谷传,抑以圣人在兹之故也”。今天这里有一通遗碑,碑镌“孔子相鲁会齐侯处”八个楷书大字,落款为“万历丙子岁仲春吉旦”。几百年来,石碑历经沧桑,风吹日晒,虽腐蚀严重,但昂然屹立。《左传》:“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春秋末年,齐国负山临海,富有渔盐之利。鲁国又穷又小,鲁定公任孔丘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齐大夫黎鉏进言齐景公:“鲁任用孔丘,看来会危及齐国。”“及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齐景公派使者出使鲁国,商量缔结和好会盟,地点在夹谷山。鲁定公听从孔丘建议,带领人马到夹谷山与齐景公相会。夹谷为鲁东南界,与齐之南界相接。礼坛筑在山的南坡高台上,石砌围墙,并有三级阶梯,设有坛位。齐国想在盟坛上战胜“知礼而无勇”的孔丘,齐国礼官叫演奏四方之乐,旌旄、羽袚、矛戟、剑盾一齐登场,鼓噪刺耳。孔子机警地让鲁定公先退下,自己挺身而上,登上台阶高叫:“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会盟,怎么能在此演奏夷狄之乐呢!”又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从容数语,使对方张口结舌。齐景公无可奈何地斥退手下,决定盟好。齐国归还了以前侵夺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等田地。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齐鲁会盟,这里又被后人称作圣地。 

“谷因圣迹成佳境”,夹谷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人们前来登临揽胜。如今,胜迹的地面建筑大多被毁,但仍有遗迹可寻。年愈古稀的郑大爷回忆说,儿时见到平台会盟礼坛处向上有几处青砖青瓦石砌的古时建筑,最上一处有三间大堂,从底到上要爬24级台阶。今天,圣化亭、圣殿孔庙、奎星阁、夹谷书院等遗址轮廓仍依稀可见。块石缝隙间长满闲藤逸枝,石围墙全是石灰、糯米汁扣缝。圣化亭是明隆庆年间赣榆知县顾钤重建,创建何时无人可知,后因年久、兵燹等天灾人祸被毁坏。直到百多年后,清康熙中赣榆县知县俞廷瑞将亭修复一新,并勒石以记。从重修至今又历经300多年,在抗战时寺庙亭堂惨遭毁坏,今天人们见到的是一片废墟。

夹谷莺啼 

夹谷山还有一个自然“奇景”——夹谷莺啼。“夹谷莺啼”自唐宋以来就已驰名,明代以后被列为“赣榆八景”之一。很多人慕名而来,也想亲自聆听一下夹谷的这一美妙音乐。其实“啼不必莺,风微石罅莺声也”。春日攀登,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松涛滚滚,小溪叮咚。这时山风吹过石洞或岩隙而发出阵阵鸣响,千回百转,山鸣谷应,袅袅余音在峰峦涧壑间盘旋跌宕,循声寻去,又不知莺之所在。无莺自啼,神韵独具,引得古今无数文人雅士纷纷前来寻“莺”,争相赋诗吟诵。明光禄寺卿赣榆人裴天佑登夹谷山怀古一诗,至今还广为流传:

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

幽洞云深人已去,左坛松老月还明。

却近余焰遗空谷,罢享流风动废营。

我欲东临寻胜迹,并尊东麓听啼莺。

清康熙五十四年赣榆县知县单畴书,在《夹谷啼莺》诗中写道:

光山漠漠水流清,齐鲁曾传书载胜。

云暗峰头迷雁宇,风从洞底度莺声。

当年玉帛留残碣,此日樵渔失旧楹。

圣化亭前频徙倚,登临不尽古今情。

尼山分秀 

夹谷山顶,为一平地,东西连贯十余亩。中间有一块形如踞虎的凸立巨石,镌刻着“尼山分秀”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结构谨实,为清乾隆乙卯进士长白人王成题,邑人山东曹州府通判周萃元书丹,虽苔痕遍布,字迹斑驳,但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隐约可辨。“尼山”即指孔子降世于山东曲阜的尼山,夹谷山因有孔子相鲁会齐侯结盟的缘故,分享了尼山秀美景色和圣人的足迹。两山关联,一题意足。从山顶放眼望去,山坡下数千亩茶园,青翠欲滴,十分喜人,培育出的夹谷春名茶,享誉四乡八里;山上山下,层林尽染,绿树葱笼;远近农民居住的瓦房鳞次栉比,田间路沟旁绿树葱笼,遮天蔽日。夹谷山虽无昔时的盟会佳景,而今日的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千百年前古人所梦寐以求的啊!

(责任编辑 顾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