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与淮阴的“祖逖铸剑台”
“闻鸡起舞”是家喻户晓的成语,意在鼓舞、教育、警醒大家要勤奋努力,但人们多有不知,“闻鸡起舞”典故的后续故事就发生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晋朝时,河北范阳有位少年名叫祖逖,他的志向很大。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后,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因两人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有时,两人夜深还不能入睡,常常拥被起坐、纵论世事,还曾相互勉励道:“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应在中原干出一番事业!”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蹴琨觉”,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于是二人一起到屋外舞剑练武,留下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李白诗作《避地司空原言怀》说:“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后来社会动乱,战争频发,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避乱于淮泗。他把车马让给老弱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被同行诸人推为“行主”。
西晋王朝迁往江南,成为历史上的东晋,祖逖家族也随之避居镇江。期间,祖逖遥望家乡,主动向朝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当时,司马睿正开拓江南,根本无意北伐。祖逖进言道:“晋室之乱,并不是皇帝无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争权,自相残杀,给了夷狄可乘之机。如今北地百姓备受蹂躏,都有奋起反击之志。大王如能命将出师,让祖逖等人为统领,江北豪杰必定会望风响应,沦亡人士也会欢欣鼓舞。如此,也许可以申雪国耻。”司马睿虽不愿北伐,却也不便公开反对,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
司马睿的消极态度,并未动摇祖逖的北伐决心。后人蔡东藩赞许说:“江东如逖,寡二少双。”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中流击楫”一词也由此而来。
祖逖渡江以后,驻屯于淮阴,着手招募、训练士卒,并起炉冶铸兵器。经过三年的准备,于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率领两千多名士兵,开始北伐。随后,祖逖率军攻略了河南和安徽等地。守江必守淮,祖逖坚持在黄淮水系的一线战斗,保卫了东晋朝廷的安全。
祖逖一生都在为精忠报国而奔波,同为民族英雄的文天祥曾以其名作诗“豪杰事垂成,今古为短气”,祖逖指挥的北伐之战,堪称是中国战争史上首次白手起家、以战养战的北伐典范,而那参与北伐的两千淮阴子弟兵虽无一人留下姓名,却也不应为世人所遗忘。
祖逖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即使是对待关系生疏、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如将士稍有微功,便会加以赏赐。他平日生活俭朴,劝课农桑,带头发展生产,深得民心。刘琨在给亲戚写信时,大力称颂祖逖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提拔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的敌手石勒见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致信请求互市,祖逖虽未回信,却任凭双方互市,兵马日益强壮,边境暂得和平。后因积劳成疾,祖逖病逝在军中。陆九渊曾说:“诸葛孔明抱膝长啸,祖逖之闻鸡起舞,虽其功业不能大酬其志,而人皆信其始志之不妄也。”
在《中国简史》中,有介绍祖逖、桓温北伐的章节。祖逖是河北人,在河南留下“闻鸡起舞”的典故,却以淮阴托底,成就了平生志向。历史上,淮阴有祖逖铸剑台旧址,但黄河夺淮、运河变迁,当地早已没有了痕迹。今天,文化部门根据史书描述在当地相应地点竖下“祖逖铸剑台旧址”碑牌,游人常目读碑文、聆听当年祖逖半夜练剑、中流击楫等历史故事,感悟祖逖的为国壮志与为民情怀。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
- 上一篇:品苏轼诗词,游名城镇江
- 下一篇:千百年来,南通文化发展的三次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