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尽南京近代建筑之美
《南京近代建筑》
在近代史上, 南京是一座举足轻重的名城。在前后一百余年时间里,南京涌现出了一大批近代建筑,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近日,由历史学博士卢海鸣编著的《南京近代建筑》出版,全书深度挖掘了南京近代建筑所蕴含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
“按照历史阶段划分,我国建筑可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三类,其中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之间的建筑统称为近代建筑。”卢海鸣介绍,从1961年至2020年,国务院前后公布了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京现存近代建筑入选的就有中山陵、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等27处42个点;2016年9月,中山陵、南京中央大学旧址、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等9处近代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近代以来,中国在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等方面受到西方影响,表现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特征,而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说。
作为历史学博士,卢海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南京近代建筑领域,这套三卷本、155万字的《南京近代建筑》是他在这个领域研究的心血凝结,历经23年编纂完成。在书中,他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南京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期,呈现出由移植模仿到融合创新的发展轨迹。
“一次次现场考察、一个个意外发现,以及一份份老档案、一件件新史料和一张张旧图片,每每让我心醉神迷。与南京近代建筑的反复对话交流过程,常让我有新的收获和体验。”卢海鸣说。
23年间,他系统爬梳南京近代建筑的历史文献档案,在对近代建筑的调研中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1899年南京正式开埠,其标志性事件是“金陵关”的启用。金陵关“在下关地方设关征税”,但它位于何处,一直以来是个谜。卢海鸣在查阅档案资料后认为,“金陵关”最初假借静海寺为办公地点,1927年后迁到大马路66号。此处现留存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西方古典式建筑,在文物资料中被称为“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但这座建筑在历史上长期是作为“金陵关”使用,仅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所在地;又比如,由法国人于20世纪初投资兴建的扬子江饭店,全部采用明代城砖垒砌,却呈现典型的法国乡村建筑风格。这座饭店常被称为“扬子饭店”,但据卢海鸣考证,它的正式名称是“扬子江饭店”。
在卢海鸣看来,按照建筑风格分,南京近代建筑可以归为殖民式建筑、西方古典建筑、中国传统宫殿式近代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现代派建筑几类。以中国传统宫殿式近代建筑为例,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校园内,大屋顶的中式建筑总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南京近代建筑中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又称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卢海鸣介绍,这种建筑是中外建筑师力图将中国传统的建筑造型和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结合起来而做出的尝试,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既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要,又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貌,曾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成为时尚。
如何欣赏建筑之美,在书中,卢海鸣给出了“鉴赏指南”。他介绍,从外观上看,很多公共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近代建筑风格,其大屋顶是显著特征,而内部却是西式建筑布局,呈现“穿西装,戴瓜皮帽”的有趣现象;西方古典建筑,如“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和图书馆(位于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等处,引人瞩目的看点则是古罗马爱奥尼亚式巨柱,高大挺拔,比例匀称;还有很多近代建筑上的“老虎窗”也极具时代特色。老虎窗是开在屋顶上的天窗,用于采光和通风。“屋顶”的英文是“roof”,音近上海话中的“老虎”,因此被洋泾浜英语翻译成“老虎窗”。
- 上一篇:行走巴城 非遗有约
- 下一篇:秋分: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