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一片匠心在铁壶

2024-11-06    邓璇 孙亚妮

秋意渐浓,在江苏徐州铜山区汉王镇的平湖秋院中,一阵阵清脆的敲击声不断传出。

驻足倾听,循声前往,一个小院映入眼帘:炉上蒸汽氤氲,沸腾翻滚的水与静静等待的茶叶相遇,茶香瞬间四溢。新生代铁器锻制手艺人马思明正专注于手上的铁壶,敲击声不断传出。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759c53d4479f4528b006b1737d511dc8.jpg

反复打磨至理想状态

铁壶,相传发明于汉代下邳国,以生铁为原料,用传统铸造工艺与多种手工打磨工序制作而成。既是古人烧水煮饭的必备生活用具,也是达官贵人的专用茶壶。

1975年,在徐州睢宁县姚集镇蛟龙山刘楼汉墓群1号墓出土一只铁壶,经江苏省考古专家鉴定,其铭文称之提梁熏壶,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隋唐时期,提梁熏壶工艺传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为“大唐铁壶”。

如今,制作铁壶这门古老的工艺,以不同的形式在徐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走进平湖秋院,在马思明的铁壶工房工作台上,满眼都是铁家伙:锉刀、钢钻、凿子、锤子……还有造型各异的壶坯。

制作一个铁壶,需历经选材、打制、焊接、打磨、抛光等数十道工序。其中,打制环节尤为重要,将铁片放到牛角钉上,拿一把小锤不停地敲打改变其形状和弧度,直至达到理想的形状和密度。

“一把好壶,成败在此一嘴。”马思明捧起一把壶,把记者的目光引到那弯弯的壶嘴上,“这个壶是铁包银,和普通铁壶相比多了一层银内胆。壶嘴也叫流口,上乘壶嘴要流水成线、断水如闸,但因器型弯曲、外窄内阔,一般工具用不上。”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5e32ee30b89e40e7b79eaf0c86c9eb7f.jpg

说话间,马思明拿起一根又细又弯的钢条,伸进壶嘴里,掏掏磨磨,然后把细细的铁粉倒出来。

刚烧出的壶嘴内壁需经过多次打磨,并千百次地做倒水试验——水流过急,是弧度不够;水流扁平,是嘴型不对。仅磨个壶嘴,至少就要3天的时间。

正是反复敲击和打磨,让马思明手下的每一把铁壶都独一无二,具有生命力……

坚持手工创作精品

“老马,俺家铁壶坏啦,帮我打一个!”儿时的马思明对铁器的最初记忆,是爷爷那双粗糙却灵巧的手,它们仿佛拥有魔法,能够满足老街坊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那些关于铁器的记忆,似乎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模糊。曾经风光无限的铁器和铁壶,因为工艺的复杂和时代的快速发展,被人们遗忘在岁月的角落。

一次偶然机会,马思明的父亲马小林在朋友家里见到一把铁壶,和自家祖传的老铁壶很像,却从朋友口中得知这把壶是从日本买来的,现在市面上也都流行日本的铁壶。

“这器形、纹理,都是明显的隋唐文化印痕,怎么就成日本的了呢?”马小林想到自家祖传的老铁壶,不由感慨,“这份手艺,不能就这么断了!”

作为“马家铁壶”的第四代传人,马小林对传统铁器的“落寞”十分不甘心。于是,马小林萌生了制作铁壶的想法。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0adfdb04bcdc4e9fb49f92200a11a697.jpg

最初,马小林尝试制作了许多具有徐州特色的铁壶,新奇的体验和精致的外观,让作品大受欢迎。这给马小林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他试图将铁壶产业化,希望通过规模化生产,让铁壶重新走进千家万户。

但儿子马思明却有着不同的想法:“手工打造的每一把铁壶都是独特、有故事的,养护得当的话,可以传个几百年,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他看来,技术可以革新,但文化还是需要回归的。如果随着现代技术发展,盲目推进产业化,放任老技艺被机械取代,那么铁壶将不再被赋予意义,只是成为一个普通容器。

坚持手工打造,就意味着接受孤独。

灵感来时,马思明常常清晨时分步入工作室,一落座便浑然忘我,待到抬头之际,窗外已是星河满天、夜幕低垂。

重复枯燥的一天天里,陪伴他的只有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837a028024f342cc8859da82aefc77f5.jpg

为了营造一个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创作空间,他毅然决定将工作室从喧嚣的市区迁移至这个静谧的小院落。“先前的环境太过嘈杂,难以让人心无旁骛地投入艺术创作之中,所以我找到了这处小院。”

在这方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马思明不仅找回了创作的初心,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手中,铁壶不再是简单的煮水工具,而是一件件充满故事的艺术品。那栩栩如生的“玉龙壶柄”,仿佛从古代壁画中跃然而出,活灵活现;那无处不在的汉文化元素,如同一幅幅精美的徐州风情画,让人沉醉……

让每把壶都有独特气韵

传统工艺并不保守,当工艺作为滋润人们生活的道具而具备了实用性时,新理念便会诞生。

马思明深知,传承并非仅仅是对过往的坚守,更是在创新中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

接手“小马哥”铁壶的重任后,马思明将徐州本地的汉文化精髓融入铁壶之中,让每一把壶都成为文化的载体。

“父亲总是说器物是有生命的、是有灵魂的,它是人生命的延续。”马思明也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思想,他现在只想着不断创新完善马家铁壶技艺,更好地传播徐州两汉文化。

为了让铁壶的魅力触及更多年轻的心灵,马思明大胆尝试,开始了直播之路。通过网络这一现代媒介,他的铁壶走出了徐州,走向了全国。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38567ba655394d10be76fd21cf757fc6.jpg

深秋,平湖秋院前停着一辆车牌为苏H的汽车,这是在直播间了解到“小马哥”铁壶的赵先生,特地驱车从淮安赶到徐州。“我已经在小马哥这订了20多把壶了,每一把都精致到舍不得用!”

现在马思明的很多客户都成了他的朋友,经常有朋友来小院喝茶小聚。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点一炉香、泡一壶茶,对啜畅谈,让忙碌中的身心得到休憩调整的同时,还能听听马思明细数铁壶之妙,也让铁壶随着传统技艺的不断创新更添风味。

“其实我们现在的客户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都是喜欢喝茶的人。”马思明说,“小壶中赋予人生大乐趣,他们喝的不一定只是茶,更多的其实是文化。”

近年来,“小马哥”铁壶先后走入荷兰、尼泊尔、埃及、芬兰、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我特别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铁壶工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世界都认可、使用我们中国的铁壶。”马思明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一把造型独一无二的铁壶,在流淌的时光里,沉淀下独属于使用者的记忆,变成颇具韵味的模样。这就犹如生物的孕育过程,因而显得有生命力。一茶一世界,一壶一乾坤。

经历了文化的沉淀、岁月的洗礼,每把铁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韵,每件作品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灵动的故事。(供图:潘启睿)

作者单位:徐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