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诗韵
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一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为独特风貌。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素有“丝绸之府”与“工艺之都”的美称。她精致、细腻、柔美的千年古韵,氤氲了古城苏州的绝世风华。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是最柔婉的地方。没有粗犷豪放的金陵王气,没有苏北平川的无垠旷达,只在优雅中透出素素的古典诗意与情致。因为柔婉,所以苏州容纳了绵延纷繁的历史和百花齐放的人物。他的每一块土地,都拓印着名人的足迹,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韵味深长的诗歌的乐章。
古代苏州,政坛上尤显文人的重量。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船女吴歌的梦里水乡,倒映着大唐烟云中韦应物的身影。韦应物于公元788年秋天就任苏州刺史。当他登上城西北的重玄寺阁时,情不自禁放歌抒怀:“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地方官,在治吴三年间,不但一枝一叶总关情,体恤百姓的生活疾苦,而且广交文人学士,深得民心。
正当韦应物在苏州与儒士们酬唱雅集之际,一位旅居苏州、不到20岁的少年,对前辈的风流雅韵与廉洁奉公不胜仰慕,暗暗对自己说:“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这位少年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生在中原,却有着一颗江南的诗心。几十年后,也就是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公元825年,53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二郡皆任,妥妥的心想事成。
白居易到苏州上任后,勤政爱民,一条七里长的山塘河堤,仅一年便修完了,后被称为“白堤”,至今仍是山塘繁华之地。此外,他还组织开渠引水,使阊门到虎丘水陆两路通行便捷。
在苏州,白居易把酒临风,笔走龙蛇,挥毫写下了“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等千古佳句。也在这里,白居易骑马摔伤,又患有严重眼疾,上任仅17个月的他只好辞官回洛阳。临行写下了五言诗《别苏州》: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回洛阳后又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花好千朵,独怜苏州,是苏州之幸,还是“诗魔”之幸?
公元831年的冬天,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受命接任苏州刺史。赴任前,刘禹锡特去洛阳看望好友白居易,两人盘桓了半个多月才依依惜别。后来刘禹锡还写下了80字的五言诗“……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将苏州百姓对白居易的爱戴与不舍之情,以及对他品格的赞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刘禹锡抵达苏州时,正逢水灾过后,悲悯的诗人,立即上奏朝廷,从粮仓中拨出12万石大米,按户分给百姓,并宣布免除赋税徭役,从而安定人心,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为此,受到朝廷嘉奖,赐他紫金鱼袋作为奖赏。
当他调任汝州时,苏州的官员和百姓都前来送行。大诗人动情地吟出了“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的诗句。
3位诗人,3位刺史,又在同一个地方为官,这不仅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且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段佳话。盛唐的诗歌,在他们雄浑浪漫的风骨中,与光同辉,千年璀璨。因此,人们就建造“三贤堂”来寄托他们的缅怀之情。宋人《中吴纪闻》称赞“姑苏自白、刘、韦为太守时,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
比三位刺史更有儒雅风度和浪漫情怀的词圣苏轼,在古城苏州也留下了足迹。
苏轼并未在苏州做过官,在杭州、湖州做刺史时,六次绕路来苏州游览。吸引他的,除了大唐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圣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仙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等名流的诗意绝唱,还有苏州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苏州是最淡薄官场名利的,苏轼来了就不想走。在苏州,诗人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只有在苏州,文人的诗心才算找到真正的归宿。
隐居在苏州横塘的北宋词人贺铸,曾写下了美不胜收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样唯美的诗词,沉醉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比起贺铸的含蓄浪漫,“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就是直抒胸臆:“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就是苏州,虽为公事奔走,却不耽误他纵情遨游。半生中,三江四海都乘船玩遍了,但心心念念的还是苏州平江百花洲。
杨大人孩子般得意地炫耀,隔着历史悠长的烟云,仍让今人忍俊不禁。而“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对苏州深入骨髓的爱,更是戏剧般令人啼笑。他在《杭州景》中有一句:“这答儿忒富贵”。“这答儿”可是正宗的苏州吴堡方言。典型的人在杭州,心在苏州。
苏州,一个诗与梦,情与爱,绝美与浪漫的代称。
当那个儒雅美艳的翩翩公子出现在大明的天空下,姑苏城的浪漫便被他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绝美少年、江南才子唐伯虎就这样闯入了苏州这幅美妙的画卷中。从此,桃花庵主与桃花坞的美名,千古流传。
300多年后,唐寅的粉丝姚承绪慕名来到桃花坞凭吊他的偶像,在这里,姚某深情写下了:“桃花坞,别墅苍凉吊伯虎……才大何须书画传,吟残不觉江山古。且莫哀,幸毋苦……”
正当唐寅徜徉在姑苏的曲水花苑间,享受着这里的烟雨繁华时,“四绝全才”文徵明与沈周共创“吴派”,用一支丹青妙笔,将姑苏城描绘成了人间天堂。
苏州的山、苏州的水、苏州的气韵、苏州的诗,那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啊。诗人沈明臣的“阖庐城外木兰舟,朝泛横塘暮虎丘。三万六千容易过,人生只合住苏州”一诗,直接把对苏州执拗的偏爱,拉到爆棚。
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虽未到过苏州,但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作为三大昆曲剧目之一,数百年来,在苏州园林频繁演出。纪念汤显祖的活动,也大多在苏州进行。
当后人回望千年前的时光,无不为文豪们那丰盈的才华和璀璨的诗意而震撼。在那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诞生的诗、词、歌、赋、曲,波澜起伏,蔚为壮观。而苏州,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梦中情人,也是帝王将相的首选之城。
吴侬软语的苏州,还让六次南巡的乾隆帝四次驾临苏州天平山游览怀古。乾隆帝到苏州,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美食美景,更多的是因为天平山是范仲淹的祖茔地,苏州城与那位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大文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范仲淹在家乡苏州任职的短短一年间,修水利,建文庙,还创办了苏州州学。他一生忧国忧民,廉洁修身,被后世称为“千古完人”。
苏州是个天堂,山水灵秀,风物清嘉,人文渊薮。在天堂的绿荫下,还葳蕤着许多故事:茶圣陆羽在这里品茗,并将天平山白云泉的水命名为“吴中第一水”;奉旨填词的柳永,在这里尽情挥洒着他对苏州炽热的爱恋;“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绮丽柔婉的词风,连同他的两首《望江南·闲梦远》,无不是对苏州深沉的爱……
温庭筠、颜真卿、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范成大、赵孟頫等等,各以各的姿势一步一诗,把家国情怀与盖世才华,走成一首首千古绝唱。
苏州的风景,苏州的历史,苏州的风流,兴于诗,成于乐,在浅吟低唱中,光芒四射,像一面亘古不坠的旗帜,让人仰望千年!
(作者简介:申海芹,笔名安晴,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史志研究室方志编纂科科长、淮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情影像志》特聘总撰稿。)
栏目编辑:郭家旭
- 上一篇:“乌夜之游” 一一南京第一个文学社团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