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怡勤:中西合璧的 “晚清第一园” 里,藏着怎样的叠石艺术巅峰?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清光绪九年(1883),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卸任到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后扩为园林,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透露归隐心情。
何园是清代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压轴之作,因其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经典代表。1988年,何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何园主要由历史上两座园子组成,一是寄啸山庄,一是片石山房。
寄啸山庄
片石山房的由来
片石山房以假山享誉于世。著名古建专家陈从周曾撰《扬州片石山房》一文,从景观发现到考证叠石本源,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它不但是叠石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证物,而且又属石涛山水画创作的真实模型”。作为研究园林艺术来说,片石山房假山的价值不言而喻。
图源:学习强国
片石山房在扬州城南花园巷,又名双槐园。园以湖石著称,今为何园的“园中园”,所以何园又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园内假山传为石涛所叠,采用下屋上峰的处理手法,主峰堆叠在两间砖砌的“石屋”之上。
图源:视觉中国
有东西两条道通向石屋,西道跨越溪流,东道穿过山洞进入石屋。山体环抱水池,主峰峻峭苍劲,次峰在西南转折处,两峰之间连冈断堑,似续不续,有奔腾跳跃的动势,颇得“山欲动而势长”的画理;也符合画山“左急右缓,切莫两翼”的布局原则,章法非凡,结构别具一格。此景很符合石涛诗的意境,“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澹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图源:学习强国
石涛其人
石涛(1642—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等,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石涛是明藩靖江王朱亨嘉子。
1650年,清军攻破桂林时他9岁,少年的石涛亲眼目睹国破家亡、满目沧桑,心情悲愤。成年后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因此,饱经磨难的他给自己取名别号大涤子,又叫苦瓜和尚。青年时代的石涛游览国内名山大川,他平生最擅长山水画,主张“收尽奇峰打草稿”,他的画能做到“物我交融”。石涛晚年定居于扬州并终老。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开创了“扬州画派”革新先河。其“一画论”深刻影响郑板桥、金农等后世画家,甚至启发了扬州园林叠石的“劲峭”风格。
石涛作品
陈从周与片石山房
陈从周(1918—2000),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民居》等。陈从周喜爱何园,曾为何园赋诗:“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是扬州。水心亭上春波绿,览胜来登一串楼。”
陈从周
1961 年,陈从周在扬州园林普查中意外发现片石山房遗址,其手稿《扬州片石山房 —— 石涛叠山作品》记载:“从堆叠手法与《履园丛话》记载参证,确为石涛孤品。”1962 年,陈从周被扬州市政府聘请为扬州园林顾问,他带领同济大学师生到扬州实习调查,测绘部分住宅园林现状图。同年,他在《文物》杂志正式提出“人间孤本”论断,引发学界震动。1989年下半年,片石山房整体修复完成,陈从周题字“片石山房”,并撰写《重修片石山房记》。他说“我从《履园丛话》一些书上看到,石涛在扬州所叠假山,一为余氏万石园,今已不存,再一就是片石山房了,幸好没有破坏。你们看,石涛叠山之妙,确当得起‘奇峭’二字,又是孤本,荒废则太可惜了。”
陈从周题字“片石山房”,并撰写《重修片石山房记》。
其时,陈从周所见片石山房是主峰,后由园林设计专家吴肇钊考证出片石山房的遗址,并根据石涛和尚的画意再设计出图纸。承建者根据这个图纸,沿西北部的主峰向东南方向进行延伸,堆叠出山体余脉。由此可见,片石山房是何园的精华所在。
相关典籍中的记载
由典籍史料可知,片石山房是清初江都县人吴家龙的别业。清光绪九年(1883),何芷舠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据嘉庆《江都县续志·卷五》载:“片石山房在花园巷,吴家所辟,中有池,屈曲流,前为水榭,湖石三面环立,其最高者特立耸秀,一罗汉松踞其巅,几盈抱矣,今废。”
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载:“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县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概。”
片石山房一景
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卷五》记述:“片石山房在徐凝门街花园巷,一名双槐茶园,旧为邑人吴家龙别业,池侧嵌太湖石,作九狮图,夭矫玲珑,具有胜概,今属粤人吴辉谟构宅居焉。”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在扬州期间与吴家龙有交往,他曾被吴家龙邀请参与或策划了片石山房假山的营造。清代三大园林文献《扬州画舫录》《履园丛话》《扬州府志》均记载片石山房为石涛叠山孤品。其中,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盛赞石涛“兼工累石”,钱泳更称其假山“奇峭迫人”,成为研究石涛叠石的核心史料。
片石山房一景
《扬州画舫录·卷二》:“释道济字石涛……兼工累石。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垒石胜,余氏万石园出道济手,至今称胜迹。”《履园丛话·卷二十》:“扬州新城花园巷又有片石山房者,二厅之后,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来源:方志扬州,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 上一篇:王丹阳:两晋南北朝地志祈雨仪礼及其文化精神探论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