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毕锐与北湖畲芳社

2023-08-01    朱广盛

三百多年前,扬州城北,黄子湖、赤岸湖、朱家湖、白茆湖、新城湖、邵伯湖散落其间,一片湖连着一片湖,人称北湖。一大批高士名隐聚集于此,有“闪隐”北湖的明末将领高邦佐,有除恶济贫的“侠隐”谢慕川父子,有行医行善的“杏隐”郭天魁,有冒死闯城抢回书稿的词曲大家徐石麒,有北湖第一名师范荃……其中,文武双全的毕锐,是北湖隐士中一个杰出代表。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毕锐,字颖君,晚号山樵,江都(今扬州)人。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武进士。官贵州平坝卫守备。守备,清朝绿营军官,即“营”之最低级统兵官。负责管理营务,职掌粮饷,属提督、总兵管辖。卫守备,是漕运总督所属各卫分设守备,统率运军领运漕粮。可见毕锐是负责后勤的军官。他的上司藩帅骄恣有异志,适值平坝地区出现“禾秀两岐”之象,上官将以之为瑞,责怪毕锐不向上峰敬献。“禾秀两岐”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稀有现象。岐,同“歧”,是指一株庄稼上长出两个穗,暗示年成好,为粮食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毕锐,见多识广,认为此事不值得小题大做,与上官的意见相左,于是怼了上峰一句:“平坝旧有此种,非瑞也。”哪知就此埋下祸因,是年,因遭其嫉恨被罢官回乡。罢归后,毕锐优游于北湖烟水之间,寄情于画,工诗,善山水。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儒将毕锐,文武双全,惜其诗文画作流传甚少。查阅《淮海英灵集》,仅收录毕锐诗《荅漪庵》一首:“柴门终日静,晨起不妨迟。图史目常饱,交游情近疲。才疏成隐拙,岁老淡情痴。莫怪秋霜早,东篱菊满枝。”这是一座少人知道的寺庙,在北湖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但在诗人的笔下,大有王维终南山隐居生活的意境,俨然是毕锐北湖闲逸生活的写照,是其罢官归乡以后千百个日夜的一个缩影。承蒙广陵书社徐大军主任协助查询,得知《江苏诗征》里也只收了这一首,也许毕锐留存下来的诗词仅此一首。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谈论毕锐,不能不提及畬芳社。康熙年间,北湖多隐士,诗酒盘桓,结社吟咏唱和,乃一时之盛。毕锐与徐石麒、施原、范荃于黄珏镇司徒庙南庙头共建畬芳社,是北湖文化史上著名的诗社之一。日与四方文朋画友,诗酒流连,啸傲湖滨。“畬芳”二字,含有隐姓埋名的深意,由徐、施、毕、范四姓偏旁组合而成。 “畬”字由徐之半边“余”字和繁体字毕之上部“田”字组成,“芳”字由范之上部“艹”字头和施之半边“方”字组成,正好隐徐、毕、范、施四姓之偏旁,故名。

庙头,在今黄珏集镇的庙头村。此地原无村庄,随着寺庙香火日益旺盛,渐渐有人居住,房屋鳞次栉比,商贾往来不绝,并有文人结社于此,遂成集市。因四周有城隍庙、司徒庙、真武庙等,人称庙头。庙头南北两头各有圈门,民国年间,由乡人朱成定书写的庙头石额尚嵌于圈门之上,今已不存。

畬芳社既是一个诗文团体,也是一处景观建筑。诗社内构建亭阁楼榭,花木掩映其间,环境优美。每次诗词集会,皆在其中举办。四姓之子孙多能诗者,能传习祖辈、父辈诗词创作之风。诗词唱和之风日盛,六七十年间,风雅余韵不绝,后世传为美谈。

清代学者焦循当年曾见过畬芳社的旧物。一方两面刻的石印:一面刻“啸傲烟霞”4字,一面刻“元酉阁”3字。元酉阁是畬芳社的中屋,后来,由于四姓中落,社屋渐圮,畬芳社不复存在,但其遗址尚依稀可辨。扬州当代收藏家邬山明先生曾以一方诗社砚台示余,砚台呈方形,汉白玉石材凿就,因岁月日久,磕碰痕迹甚重,充满沧桑之感。上刻“畬芳诗社”4字,落款“施原”。施原是诗社发起人之一,北湖画驴人。至今旧物尚存,令人感念不已。